构筑数据大脑 管控危化风险
——记浙江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设

2018-06-29 09:18杨晓青钦国伟王小婷
劳动保护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判化学品管控

文/杨晓青 钦国伟 王小婷

浙江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使浙江省安监局掌握了全省企业安全风险数据,以数据为基础对风险进行科学研判、精准监管、全程防控,让风险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

企业场地区域电子图

如今,每天10∶00,浙江省1 150多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都会准时将当日动态、安全风险研判结果报送至省级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和现场LED屏,信息平台会自动向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推送企业风险研判、管控和承诺等基本信息,并通过平台内置的风险矩阵模型计算,实时输出红、橙、黄、蓝四级风险预警提示信息。政府建设管理、企业申报信息、数据共建共享、部门分工监管,浙江省危化安全监管部门正着力构建员工、企业、政府、社会多方参与及良性互动的安全风险动态管控系统,努力实现风险管控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蝶变”。

让风险数据化

浙江省是危化大省,企业安全风险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既隐藏于各类装置、设备和设施之中,也贯穿于各类化学反应和化工工艺之中,更是涉及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浙江省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张晓冬说:“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数据库,全面推进安全风险信息化日志管理,目的就是为了让安全风险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开放式的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为我们打造坚固的全员、全过程、全天候风险管控链和责任落实链。”

风险用数据量化,相对于传统的运动式安全大检查模式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安全监管生态系统的再造。浙江省大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出台了《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企业风险日志公示屏

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带储存经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加油站、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固有安全风险数据采集指导性规范。同时,省安监局根据这些数据采集规范开发了信息系统。各地按照企业自查自报、县级审查、省或市级审核的原则,将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固有安全风险数据全部录入该信息系统。绍兴市上虞区安监局副局长钟国松说:“对照省级数据采集规范,危化品风险摸排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明显提高。”上虞区危化生产企业体量占绍兴市一半以上,主要涉及精细化工,品种多、物料多、风险大。2017年以来,该区在根据省级指导性规范采集生产、经营、使用企业的数据的同时,融合全省传统行业改造提升试点,结合基层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数据。

在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浙江省根据行业特点,建立了分层级管理的安全风险数据库。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性质、规模、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和危险化学品名称、最大储存量、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等安全风险信息。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浙江省安监局组织力量对企业固有风险数据进行随机现场核查,对存在隐瞒、造假等行为的采取严格执法措施,督促落实整改。同时,各市、县(市、区)政府也组织、督促辖区内相关单位全面履行危险化学品风险摸排和数据填报义务并进行检查。据统计,目前全省风险排查危化品生产企业共1 156家,危化品经营和使用企业共3 050家。

让数据跑起来

数据归集是基础,数据运用是关键。只有真正让数据跑起来,才能有效地把安全责任落实下去。浙江的危化企业点多、量大、面广,仅仅依靠安监人员的两条腿,往往是疲于奔命、事倍功半。如何让数据跑代替人跑?一是要解决企业的动态风险如何捕捉的问题,二是企业主体责任如何有效落实的问题。

建立管理日志。根据安全生产事故致因理论,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很容易实现数据化管理,例如,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毒理学性质、最大储量、使用量、安全生产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等;重大危险源的级别、监控方式、报警方式等;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控制要求等,均可以用数据表单形式固化在数据库中。但是,这些静态数据往往只能反映企业发生事故后的后果大小。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才是反映企业动态风险最直接的指标。为此,在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企业固有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浙江省安监局向全省危化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安全风险日志管理的要求。日志管理的重点是强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的风险研判。对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高发的作业活动,如动火、受限空间、抽堵盲板、高处、吊装、临时用电、断路、动土、检维修、承包商作业等,企业必须每日研判、及时申报。对事故高发的工作环境,如中试扩试、开停车、特殊时段、极端气象条件等,企业也必须每日研判、及时申报。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到位,关键是看主体责任有没有落实,而主体责任的落实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年一签的安全责任状上,更应该把责任细化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按照“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一级向一级报告”的原则,浙江省推行的企业安全风险日志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自下而上的风险辨识和防控制度,通过常态化的风险研判、风险评估、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压实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链条安全风险管控,让数据从一线员工、班组、车间、各级部门到企业负责人,层层“跑起来”。目前,全省1 156家危化生产企业,每天开展风险研判和安全承诺的企业就超到1 000家,个别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开展的,也处于实时监控之中。

实时监控风险。数据在企业和安监部门之间循环,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让数据跑起来。如何让数据在更大范围跑起来,完善政府监管、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这是大数据平台必须解决的第3个难题。省危化品登记办公室工作人员冯桂告诉记者:“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我们内设了科学的风险矩阵判断模型,根据危化品生产企业固有风险后果大小和每日输入的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数据(包括特殊作业、承包商作业、检维修、气象预警等),通过云计算,自动生成安全风险等级及相关管控提示。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高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对应显示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识。”如今参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各方,既可以通过互联网,也可以通过企业现场的LED屏,实时了解企业当天的重大风险排摸和控制情况。

安全风险数据库。面对众多的安全监管对象,政府监管力量不足,各级安监部门迫切需要利用数据提高监管效率。2017年以来,全省各地在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企业固有安全风险的基础上,积极与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对接,形成本地区安全风险数据库与安全风险分布地图。从政府到部门、从园区到企业、从企业负责人到员工,风险研判正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过去,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主要靠人力,通过人的专业知识去发现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种方式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且很难界定安全与危险状态,可靠性差。现在通过寻找事故规律、科学采集数据,定量计算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上可视化展示,不仅促进了政府监管的精细化和企业风险管理的精准化,也大大提高了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效率。

数据是“放大镜”,更是“望远镜”。在丰富的数据基础上,上虞区依托“一库一图”,升级本地版的危化品安全综合监管系统,建立可视化3D建模、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部门监管信息库,以信息化手段加强风险管控。东阳市建立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绘制市(县)、乡镇以及企业等级安全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不定期检查风险研判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相关记录,切实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借助大数据资源,实现风险层层研判,全过程全覆盖监管,进一步压实责任。”钟国松说。如今企业安全生产的“内生需求”不断增长,省级大数据系统搭建了一个政企合力加强安全的平台,每天企业明白自身风险,园区知道辖区风险,监管部门掌握区域风险,关注点从个体风险向区域风险转变,构建了一个全链条研判管控机制。

企业重视并使用数据

“要获得数据,懂得数据,运用数据,企业是基础的基础。如何让企业真正重视并且自觉地愿意去做?”面对一些部门和单位发出的质疑,如何在打破信息壁垒的同时打破观念壁垒?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是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公司将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工作融入到原有的日、周、月作业风险管控做法之中,企业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了风险评估定量定级目标,红、橙、黄、蓝4色分布图的绘制变得有理有据。每天下午,镇海炼化公司会议室都会有一场“七位一体”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工艺、设备、安全、电仪等七大专业部门,会议主题就是次日的各项特殊作业安排,对作业内容进行JSA(工作安全分析),讨论确定是否具备作业的条件。“以往风险研判主要是针对点,而针对区域的风险没有实现量化,通过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系统,对企业当日风险等级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对应显示红、橙、黄、蓝4种颜色,实现了定量分析。”安环处安全科技科科长史姚平说,“如今形成了清晰的空间分布图,知道管控的重点在哪里,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日常管理非常有用。”

上虞区安监局运用平台研判区域风险

刘彬是浙江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和成公司”)508二工段缩合岗位的班长,他所在的班组24 h“三班倒”不间断工作。刘彬告诉记者,在车间,大家已经自觉形成对自己岗位的风险进行研判的习惯,并及时上报给安全环保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也会仔细查看交接班记录,看是否存在异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辛滨拿出厚厚的一叠记录本说:“哪里有风险,该什么层级去解决,用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都有,我们一线职工心里都有底了。”自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预防大数据平台建立以来,通过这套工具,概念抽象的风险实现了表格量化,每日风险研判的执行,改变了整个公司的工作风气,做到了安全全员参与、层层落实。新和成公司上虞基地副总经理梁新中认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研判,真正触动了企业向“我要安全”转变,以前被忽视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得到强化。

新和成公司立足实际,花大力气开展“工艺安全反应风险分析”。从2015年起,该公司已完成30多个反应过程的风险研究,30多种物料的稳定性研究,8种粉体产品和中间体的粉尘测试研究,研究费用投入达370多万元。通过工艺安全反应风险分析的投入,形成企业工艺安全管理的基础数据。

承包商作业管理是危化企业动态安全风险管控的重点之一。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的台塑关系企业推行每日工具箱会议和“二道门禁”制度,加强承包商作业安全管理。所谓的二道门禁,即每一承包商应指派一名负责人携带工作安全许可单、入厂合约卡及施工安全告知单等,由厂处人员纳入施工动态管制计算机系统管制后核发二次门禁卡。“二道门禁系统的设置,可以管制未经许可人员进入装置区,可以实时掌控装置区内的施工作业动态、人员分布、人员及车辆数量等情况,并以施工动态显示广告牌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在中控室内,可供管理人员随时观看,以掌握相关信息。”台塑关系企业安环处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风险研判和防控的基础。从一开始的不情愿、有顾虑,到现在的主动积极、创新深化,企业感受到了风险研判和防控的必要性,使用数据改进风险管理的自觉性自然大大提高了。”冯桂说。

日志管理有助于辨识风险

“生产装置6套,运行6套,二级动火1次,高处作业1次,厂区内有承包商作业,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日前,在新和成公司厂区门口的一块LED大屏幕上的信息格外引人注目。一块大屏幕,既是一张风险告知书,也是一份安全责任状,更是浙江危化安全监管的一道新风景。每天10∶00前,收集并录入企业动态风险信息,包括动火、受限空间等作业信息,系统根据内置的风险可能性和严重性,并结合企业重大危险源与危险工艺信息,进行分析与计算生成企业当日风险等级。新和成公司上虞基地副总经理梁新中说:“风险管控日志系统既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工具,对企业责任有压实感,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能清楚辨识身边的风险。”

镇海炼化在公司内部作业审批发布基础上,由各运行部指定人员在浙江省风险管控系统中登记相关数据,形成运行部级风险公告和安全承诺,公司安环处汇总后统一在公司主要门岗大型电子显示屏上公告。公司安全总监周汉学认为,效果最明显的是风险公告为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日常监管重点的确定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如公司日常检查,以前在检查对象的选取时目的性不强,随意性较大,现在通过风险公告能够及时掌握各单位风险分布及等级情况,查哪里,查什么,怎么查,都有了依据,让安全检查更为精准、有效。”周汉学说。

安全风险日志管理要求生产企业每日上报动态安全风险研判结果的同时,明确要求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签字。“这一点就是紧紧抓住了企业负责人这个‘牛鼻子’!”上虞区安监局副局长钟国松说。

猜你喜欢
研判化学品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基于CRF文本挖掘的事故研判分析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