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联合康复干预在嗜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2018-06-29 07:47刘彩兴赵艳玲王心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嗜酒心理治疗饮酒

刘彩兴,赵艳玲,王心蕊

青岛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酒由于其独特的醇香而广受大众喜好,饮酒后不仅会让人心情舒畅,还能让人忘记疲劳,让患者保持全身放松。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偶尔或少量饮酒对于机体能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身体及健康有益而无害。但长期过量饮酒将会演变为酒精滥用或酒依赖,严重者甚至会引起酒精中毒。因此,加强嗜酒患者治疗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习惯、降低心理波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2015年6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嗜酒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治疗联合康复干预在嗜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入院治疗的嗜酒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 例,年龄 19~63 岁,平均(45.09±4.61)岁,嗜酒时间6~34 年,平均(21.94±3.51)年,饮酒量 0.6~1 kg,平均(0.74±0.21)kg。 观察组 50 例,男 33 例,女 17 例,年龄20~64 岁,平均(45.17±4.64)岁,嗜酒时间 6~33 年,平均(21.61±3.50)年,饮酒量 0.5~1 kg,平均(0.72±0.19)kg。该研究均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批准下完成,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嗜酒临床诊断标准,饮酒时间超过1年,每周平均饮酒3次,每次饮酒15度以上酒300 mL或300度以上酒100 mL;②入院后血常规、凝血时间、血压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②难以遵循医嘱完成相关检查、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入院后积极向患者宣传、教育嗜酒的危害性,加强患者日常监督。观察组:采用心理治疗联合康复干预。①心理治疗。嗜酒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心理波动,入院后加强患者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戒酒的信心。②康复干预。入院后为患者提供安全、整洁、舒适及安静的病房,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叮嘱患者保持睡眠质量、静养;对于酒精中毒患者,动态监测患者呼吸、脉搏、体温及血压等生命指征,对于出现意外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抢救;对于行为怪异者,治疗过程中避免嘲讽、训斥、讥笑,及时采取心理措施干预,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和新的环境;护士根据患者日常饮食、爱好等加强患者饮食干预,让患者戒酒过程中尽可能维持机体所需营养。③出院后治疗。出院后加强患者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根据医院及科室情况加强患者电话、上门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或不适随诊。两组均进行1个月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②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饮食依从性、锻炼依从性、定期检查依从性及生活习惯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波动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SAS、S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结果见表 1。

表1 两组心理波动比较[(±s),分]

表1 两组心理波动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SAS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SDS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n=50)对照组(n=50)70.94±3.71 70.95±3.75(36.85±2.96)ab(53.29±3.51)b 62.19±5.43 62.06±5.41(27.94±4.61)ab(46.73±5.38)b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饮食、锻炼、定期检者、生活习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心理治疗联合康复干预在嗜酒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看出:心理治疗联合康复干预用于嗜酒患者中有助于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抑郁情绪,利于患者恢复。心理治疗干预主要针对患者嗜酒及住院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通过心理治疗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能为患者提供长效的心理治疗干预。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饮食、锻炼、定期检查及生活习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心理治疗联合康复干预用于嗜酒患者中有助于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抑郁心理,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1]刘学英,丁美华,陈敏芳,等.丙泊酚麻醉下行消化内镜诊治的嗜酒患者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9):39-41.

[2]王玉兰,庞传勤,栾清明.嗜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2):95.

[3]马建敏.嗜酒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及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2005(17):89.

[4]王希红,蒋有霞,张炜.嗜酒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J].四川精神卫生,2003(2):118-119.

猜你喜欢
嗜酒心理治疗饮酒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性嗜酒”之原因探讨
与猫狗共饮酒
冷暖人生一碗酒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