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作用

2018-06-29 07:47谢生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剖腹盆底肌力

谢生蓉

广安市前锋区仁仁医院妇产科,四川广安 638000

盆底功能障碍在妇女产后常见的疾病类型,根据临床上不完全的数据统计,我国当下有超过35%的妇女在分娩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1],该疾病的患发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影响其心理健康,不利于患者的产后日常生活。有研究指出,产妇无论选择何种分娩方式都会使得盆底功能受到损伤,因此在产妇分娩后的早期执行盆底肌肉的康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可帮助患者尽早摆脱功能障碍的困扰。鉴于此,该文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月在该院分娩的15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将针对接受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进行研究,并观察其运用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的成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所涉及的全部实验对象均选取自在该院执行分娩150名产妇,该组产妇均在产后42 d表现出盆底肌力≤3级,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自然组与剖腹组,其中自然组94名以及剖腹组56名;自然组产妇的年龄在20~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3.4)岁,平均孕周为(38.1±1.3)周;剖腹组产妇的年龄在 21~3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3.2)岁,平均孕周为(38.4±1.1)周;两组产妇在年龄以及孕周等一般信息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案

两组产妇均实施同一治疗方案,首先是对产妇进行盆底功能检查,仪器的选择为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采用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交替的方式进行治疗,期间结合适当的自主训练,每周2次,每次治疗的时长控制在20~30 min,以10次为1个疗程[2]。除此之外,患者还需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产妇了解盆底功能知识,加强会盆底功能的认知以及盆底保健知识;其次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愉悦的环境,经护理人员与其进行沟通引导,使得产妇在接受肌肉训练治疗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优良的心态以及积极的配合。指导产妇进行科学排尿借助排尿时进行肌肉训练及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避免产妇出现排尿困难及治疗过程中其他不适现象。

1.3 指标的观察以及疗效的评定

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出现诸如尿失禁、子宫脱垂以及阴道壁膨出等症状的概率。另外给全部产妇测定盆底肌力的测试,该项目一共可分为5个等级:手指完全感受不到肌肉收缩为0级,可轻微感受到肌肉收缩为1级;2级则设定为可明显感受肌肉的收缩;3级手指可向前或向上运动3次,且每次可维持3 s;4级以上为手指可向前或向上运动至少4次,且每次可维持 4 s以上[3]。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n(%)]表示组内的计数资料,并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治疗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

接受治疗前,自然组产妇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高于剖腹组,在接受治疗后,自然组产妇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明显低于剖腹组,两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治疗出现盆底障碍疾病的概率及治疗前后的比较

2.2 对比两组产妇接受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变化

接受治疗前,两组产妇所看表现的肌力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盆底肌力均有多好转,且自然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剖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产妇接受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变化[n(%)]

3 讨论

当前社会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许多产妇开始从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尽量以减少自身痛感,提高生活质量。据研究显示,我国女性在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的概率在35%以上。产妇患盆底功能障碍后可发生子宫脱垂,尿失禁以及阴道壁膨出等,对产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在该疾病发生之后给予适当的治疗,包括仪器的使用以及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力发的训练等。对于该病的预防研究却鲜少有研究报道。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可带给产妇身体以及心理上的煎熬,为减轻产妇的痛苦,应及早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以达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另有研究显示,不同的生产方式可造成产妇盆底肌肉的不同损伤、因此该组研究选取近期在该院实施分娩的部分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该组的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自然组于剖腹组产妇的肌力均有所改善,但自然组产妇的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剖腹组(P<0.05),表明自然分娩状态下行盆底肌力训练治疗具有良好疗效,盆底肌力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恢复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同时两组的肌力恢复统计也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分娩方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盆底损伤,分娩方式的不同也可帮助产妇在同样的训练中获得不同效果的恢复。另外,经治疗后,自然组出现的不良症状明显少于剖腹组(P<0.05)。此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分娩的产妇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时降低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促进产妇的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对产妇执行盆底肌肉的规范训练有助于降低产妇患发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同时康复训练也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雷桂梅,王姝,樊兰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6):704-705.

[2]刘鹏,孙红霞.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电刺激对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5):507-510.

[3]史红霞.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94-95.

猜你喜欢
剖腹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舒适护理在剖腹分娩护理中运用的效果观察
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用于妇产科剖腹手术皮内美容缝合护理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