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6-29 07:47张学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脑出血量表康复

张学英

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临沂 276100

脑出血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对老年人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饮食、生活作息不遵从背景下,脑出血更是较为频发。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脑出血发病率已经跃升到13~16例/10万人,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第二杀手”。与此同时,脑出血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其抢救治疗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其中包括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等严重问题,更进一步加剧了该病的危害程度。从临床角度发现通过康复护理的介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脑出血患者的功能缺失,改善其后遗症显现。然而,提早介入仅仅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对于具体的临床效果尚存在争议。该文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术介入为主要时间节点,分析其在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希望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该院所收治的63例老年人脑出血病例,其平均年龄为(63.4±6.7)岁,其中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1岁。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剔除了由于年龄过大而选择保守治疗的病例,剔除并发严重内科疾病患者。在对于病例患者进行临床处置后,以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理正常为术后标志。在通知家属与尊重患者选择的基础上,开展不同组别的康复介入。其中实验组为随术介入(术后24 h内介入)病例32例,平均年龄为(64.6±7.3)岁,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3岁;对照组为一般介入(术后1~2周内介入)病例31例,平均年龄为(62.2±5.9)岁,最大年龄 71岁,最小年龄41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分组的基础上,该文采取三维评价方法对其结果进行观察。并同时对其术后功能现状、恢复后功能现状进行统计。以不同组别间相同指标的提升量作为其临床有效性的客观标准。

1.3 观察指标

为了保障实验的客观性以及准确性,该文选择三维评价方式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方法分别为NIHSS、BI以及FMA。其中NIHSS量表评分更注重脑病变及神经系统检查;BI量表评分更注重术后的智力相应及基本生活功能恢复;FMA量表评分更注重患者行动能力的恢复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该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与对比不难发现,在不同组别中,介入后的相关评分与介入前相比均具有显著的改善。这进一步说明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改善老年人脑出血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具体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量表所反馈的信息则存在较大的不同。其具体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康复介入时间对老年人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结果统计表[(±s),分]

表1 康复介入时间对老年人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结果统计表[(±s),分]

注:其中*表示P<0.05水平,**表示P<0.01水平。

组别NIHSS介入前 介入后BI介入前 介入后FMA介入前 介入后实验组对照组23.1±5.7 23.3±6.9 17.9±4.2(21.4±4.7)*27.9±5.8 27.4±6.1(48.7±8.8)**36.4±9.6 23.8±4.1 23.6±5.9 15.1±4.1(16.7±4.2)*

从表1中不难看出,康复介入时间的不同对于老年人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不同量表之间,实验组介入后的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实验组。其中在NIHSS量表体系中,实验组恢复效果为22.51%,与对照组(8.15%)相比提高了14.36%;在BI量表体系中,实验组恢复效果为74.55%,与对照组(32.85%)相比提高了个41.70%;在FMA量表体系中,实验组恢复效果为36.02%,与对照组(29.83%)相比提高了6.19%;这说明随术介入的康复治疗在临床效果中能够综合提高老年人脑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复,且提高比例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特性,二者形成了明显的差距贡献。

②由于不同量表之间的测试侧重点不同,对比不同量表的提高比例可以对提前介入的关键效用方向做出明确的判断。从数据角度来看,其在不同量表中的贡献比例为BI>FMA>NIHSS。这一现象说明提前介入对于认知水平的恢复具有最为明显的效能,而对于患者脑病变的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贡献相对较弱。值得注意的是,常规介入在行动功能恢复上也有较好的表现,其提高比例为2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而可以判断提前介入对于患者行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效果相对较弱。

③无论是随术康复还是常规康复介入,其方差水平变化不大,这一数据表明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个体差异依旧存在,且表现明显。

3 讨论

从该文临床数据中可以发现,术后的康复介入十分必要,对于患者功能恢复作用显著。这与徐亚红等人[1]的研究结论类似。但是,在该文所分析的不同量表的评价过程中其恢复效能表现出不一致的特性。其中对于行动功能的恢复效果相对较差,对于神经认知功能的恢复效果最佳。

在对比不同介入时间时该文发现,随术康复介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这与黄远秋[2]的研究结论相近。在与传统康复介入的比较中,其平均有效率为20.75%,其中对于BI的提升最为显著,超过了41%,对于FMA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差,差距仅为6%左右。与尹艳平[3]的研究结果随术介入能够提高患者行动功能约的观点相近。形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动功能的恢复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很难在短期康复中获得理想的结果。为此,该研究在针对此部分功能恢复的过程中,同时向家属传授家庭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建议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1]徐亚红,魏小利,张星楠,等.不同时间介入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23):4762-4764.

[2]黄远秋.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和治疗效果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198-201.

[3]尹艳平.老年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中不同康复介入时间对其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2):156,158.

猜你喜欢
脑出血量表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