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对妊娠期腕管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2018-06-29 07:47达梅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神经

达梅英

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卫生院妇产科,甘肃兰州 730096

腕管综合征(fcarpaltunnelsyndrome,CTS)在患者妊娠期中比较常见,是一种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正中神经受到了压迫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手部有特殊性的疼痛和麻木[1]。虽然临床研究发现腕管综合征在产后会消失,但是其对患者的情绪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不利于患者的生产,在临床中应该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2015年6月—2016年10月该次就对妊娠期腕管综合征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腕管综合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例患者共100只患腕,对照组年龄为25~35岁,平均年龄为(25.4±2.3)岁,病程为 1~5 个月,平均病程为(3.1±2.1)个月。有 55只患腕,有 15只轻度患腕,36例中度患腕,4例重度患腕。临床表现为42只患腕疼痛,38只患腕麻木,12只患腕有灼烧感,6只患腕有肌萎缩,4只其他情况;观察组年龄为24~36岁,平均年龄为(25.8±2.6)岁,病程为 1~6 个月,平均病程为(3.3±2.2)个月。有45只患腕,有12只轻度患腕,30例中度患腕,3例重度患腕。临床表现为有40只患腕疼痛,33只患腕麻木,14只患腕有灼烧感,8只患腕有肌萎缩,3只其他情况。对照组基本资料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以及护理,具体为:①腕管内利用如类固醇激素等神经营养药物进行治疗,每日口服3次20 g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隔一日注射500 μg维生素B12。将40 mg曲安奈德加入5 mL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中,注射到患腕管部掌长肌腱和正中神经尺侧,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对患者的正中神经造成损伤,每周进行1次;②在患者发病初期或者患者的症状比较良好,患者要减少腕部的活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加重病情。患者如果在夜间疼痛比较剧烈,则需要将患腕关节固定从而制动患腕;③患者发病比较急切的情况下利用冰块进行冷敷,在利用红外线对患腕进行局部的照射,或者进行热敷,30 min/次,1次/d;④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详细地讲解病情,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明确治疗的周期和过程,嘱咐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腕关节每天进行3次主动运动,先进行15~20次的无负重屈伸活动,然后再进行10次左右的负重屈伸活动;②每天进行3次腕关节的被动运动,轻度揉捏痛点20次,并轻度旋转10~15次;③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将患腕立于中立位,握拳、伸指;伸指、伸腕后前臂旋后并保持该姿势。每天进行5次上述训练,每次10~15遍;④日常训练和生活尽量由患者独立来完成,如进餐、洗漱等。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进行干预一个月后,对其疼痛情况和疗效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用数字分级评分法,0~10分来表示患者的疼痛强度,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无法忍受,数字越大,患者的疼痛程度就越强。利用kelly对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腕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腕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有很大的缓解,功能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腕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者加重。有效率=显效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通过(%)表示,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 t检验,以(±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所缓解,并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P值观察组对照组P值5.11±2.23 5.03±2.31>0.05 0.86±1.88 3.32±2.58<0.01<0.01<0.01

2.2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36.4%,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7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 讨论

妊娠期腕管综合征发生于孕妇的手部和腕部,临床的主要表现为疼痛、肌力减弱,在妊娠的中期和晚期比较常见。临床中认为妊娠水肿、激素的牵拉性是导致妊娠期腕管综合征的病因[2-3]。

在该次研究中,运用了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的训练机制。主动运动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水肿的情况,对于增加关节的稳定和活动度上都大有裨益;被动运动帮助腕关节获取充分的分离,缓解腕管内受到的压力,改善功能;日常的生活训练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4]。总体来说,该次研究运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其改善患者疼痛效果比较显著,康复护理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康复护理的操作需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来进行引导和规范,保证患者动作的准确性,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安全,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康复护理的效果。

[1]蒋红,项翼,宋红云,等.神经松动术联合甲钴胺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7):554-556.

[2]徐士军,董晓柳,李智琳,等.位移技术对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价值[J].医学综述,2015,21(9):1722-1723.

[3]丁乾,沈芳.针刺与艾灸对腕管综合征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198-1202.

[4]徐士军,李智琳,杨建国,等.环指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71-72.

猜你喜欢
腕管综合征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神经”病友
掌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54例
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