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位全下肢摄片技巧及影响因素

2018-06-29 07:47王继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力线摄片骨盆

王继恒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6200

临床上检查下肢病变及其所致畸形时,主要采用负重位全下肢X线技术,其X线片的质量对评估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次研究将针对负重位全下肢摄片技巧及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跛行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跛行患者(48例)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以及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33例和15例,最大年龄以及最小年龄分别为70岁和24岁,均值为(44.59±4.28)岁,基本资料详见表 1。

表1 48例患者基本资料

1.2 方法

治疗器械:X线机产自西门子公司,型号为500 mA,系统为AGFA-CR,暗盒-IP板为14x17in,内置固定滤线栅的AGFA下肢全长摄片架。

摄片方法:以患者骨盆髂嵴至足底长度为依据,确定14×17inIP暗盒-板数量,然后在下肢全长摄片架内插入已确定的14×17inIP暗盒-板,并进行一次性曝光成像。X线管处于与摄片架垂直的水平状态投照,对滤线器的大小进行调整,确保下至足底、上至骨盆髂嵴左右至片架两边的区域处于有效照射野内。确定焦片距为2 m,成人摄片条件50 mas,100 kV,将两足适当垫高,以直立姿势内旋足见5°,尽量伸直膝关节,确保髂骨朝向正前方,于片架两侧扶手处放置双手。X线曝光完成之后,利用ADC Compact Plus扫描暗盒-IP板,获取2~3帧图像后行拼接处理,拼接借助AGFA全下肢软件完成,然后调节参数,如空间频率、图像窗宽窗位,最后打印图像照片。

2 结果

拼接后,图像中可以见到整个下肢,在同一图片上可以自然且清晰的看到骨盆至踝关节的影像,且具有较高的对比度,从视觉上提高连贯性,同时还可以将畸形部位全部清晰的表现出来,可以通过影像准确测量下肢长度以及力线。

3 讨论

下肢关节畸形属于骨关节疾病,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该手术的手术效果直接受到下肢力线准确性的影响。相关研究学者表明,评价负重位X线片的时候,下肢力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测量下肢力线可以为术前评估以及术后定位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十分可靠的依据。以下笔者将依据临床经验和研究数据分析影响摄片质量的因素,并针具体情况提出有助于提高摄片质量的技巧。

3.1 CR后处理

检查信息录入的时候,为避免IP板默认方向以及默认曝光等级改变造成拼接图像失真甚至是失败的情况发生,需要选择Full-leg。CR后处理的优势在于其功能强大,具有较大的宽容度和线性度。在软件拼接之前,如果单一地调节图像就会出现视觉上曝光强度不一致的情况,完后拼接之后,需要谐调下肢全长整体片,并调整空间频率,这些都需要借助CR后处理功能完成,进而使宽容度得到提升,减小全下肢片影像密度差,使黑化度趋于一致,使影像中踝关节、膝关节以及骨盆X线衰减不同的情况得到补偿,这种X线衰减不同是由组织厚度以及密度不一致造成的。所以,需要在正确选择摄影条件的情况下对CR后处理功能予以合理运用。

3.2 暗盒-IP板

AGFA拼接软件的拼接环节使按照方格线的连续性完成的,确保IP板上下位置不能颠倒,并且处于摄片架的同一纵轴线上。IP板系生产批次的不同决定了IP板细微规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将影响拼接效果,甚至导致拼接失败的情况发生,所以需要在同一批次选择符合摄片需求的IP板,避免拼接失败的情况发生。自发荧光消退的情况存在于IP板中,并且IP板俘虏的信号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进而导致曝光不足的情况出现,使扫描后图像的清晰度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尽快扫描曝光后的IP板[1]。

3.3 摄影条件

当焦片距超过2 m之后,X线到达人体时几乎处于水平状态,不会对踝关节以及盆骨变形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摄影时使用高千伏,不仅可以在适当范围内降低对比度,同时还可以使层次感得到提升。对X线管阳极端效应充分利用可以对骨盆等较厚部位的对比度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对固定虑线栅以及照射野做出合理确定,可以减少散射线,提高对比度以及清晰度[2]。

3.4 摄影体位

旋转下肢的时候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摆摄影体位的时候,需要对解剖体表标准予以充分的重视,尽量伸直膝关节。同时,使患者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因为人为因素改变生理扭曲度,影响下肢力线显示的真实性。对于站立困难的患者,可以在两侧扶手处放置双手起到稳定站姿的作用,避免因为身体产生晃动而造成运动模糊的情况发生。确保盆骨与两踝之间的肢片距相同,确保上下放大率处于一致状态,以便降低其对下肢力线的影响。在拍摄全下肢的时候,避免拼接缝上出现踝关节、膝关节以及髋关节重叠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测量下肢力线时的干扰因素,以便准确确定各中心线[3]。

在该次研究中,患者整个下肢可以充分体现在一个图像上,进而清晰并且自然的看到骨盆至踝关节的相关影像,通过较高的对比度以及极其连贯的视觉效果,充分体现全部的畸形部位,进而通过影像准确测量下肢长度以及力线。

综上所述,确保摄影体位以及IP板摆放位置的正确性,并对CR系统以及其后处理功能予以科学其合理的运用,就能使影像的清晰度得到提升,使密度变化呈线性规律,进而提高全下肢X线片质量,使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具体情况、关节畸形以及下肢力线清晰显示在图像上,进而以此为参考依据,确定优质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施丽丽,钱玉,田传帅,等.数字化X线摄影在负重立位全下肢X线摄影中的优势 [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9):2241-2243.

[2]武建运,左建林,刘潼,等.膝骨性关节炎下肢负重位等比例全长X线片测量与分析[J].中国骨伤,2016,29(9):791-794.

[3]黄向辉,凌鸣,易智,等.数字化全下肢力线测量与X光片手工测量对照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3):45-46.

猜你喜欢
力线摄片骨盆
不同力线位置高位截骨术治疗KOA的临床疗效研究*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的冠状面下肢力线是翻修的影响因素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MRI诊断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
浅析DR摄片应用于大批量胸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
尼采的哲学实践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桡骨头细微骨折行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