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2018-06-29 07:47冯裕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空腹血糖糖尿病

冯裕山

大竹县中医院内二科,四川达州 635100

糖尿病可引起全身脏器疾病,易发感染,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存在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因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重点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2016年7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护理方式分组,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19例;年龄介于 49~79 岁范围,均值(61.5±1.2)岁;病程:1~3.5 年,均值(2.0±0.8)年。 实验组 45 例患者中,男性为27例,女性为18例;年龄介于50~78岁范围,均值(61.4±1.3)岁;病程:1~3.6 年,均值(2.9±0.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给予降糖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用药,叮嘱患者饮食得当,避免高糖、高热量食物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一方面护理人员面对患者要态度和蔼,与患者沟通语言要通俗易懂,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方案的信赖感,提升护理依从性。另一方面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使用专业知识为患者讲解问题,提高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其自我保健意识,分享其他病患的良好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自信心。同时,还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主动关心患者,改善老年患者孤独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可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用宣泄法、升华法等对患者做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患者将内心的不满、不安等情绪表达出来,通过倾述的方式放松内心;还可以鼓励患者多与外界交流,或者是发展1~2个兴趣爱好,有利于身心健康,减少血压上升的次数,稳定血糖,控制疾病[1-2]。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并通过SCL-90评分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水平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3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s),mmol/L]

表3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s),mmol/L]

组别 空腹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餐后2 h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 P值13.6±2.3 12.6±2.5 0.987 0.469 6.9±1.2 6.0±1.0 5.287 0.00 15.2±2.8 51.4±3.5 1.028 0.410 9.2±0.8 8.0±0.1 5.124 0.000

2.2 组间SCL-90评分对比情况

经不同的护理观察发现,观察组SCL-90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 2 2 组 SCL-90 评分情况比较表[(±s),分]

表 2 2 组 SCL-90 评分情况比较表[(±s),分]

组别 护理时间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 敌对 偏执 总分对照组(n=45)观察组(n=45)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值 P值1.5±0.9 1.4±0.4 1.5±0.8 1.3±0.3 4.965<0.05 1.4±0.5 1.3±0.4 1.4±0.6 1.2±0.2 4.758<0.05 1.4±0.4 1.3±0.3 1.4±0.3 1.2±0.2 5.262<0.05 1.4±0.8 1.3±0.7 1.4±0.9 1.2±0.7 5.794<0.05 144.3±5.3 135.1±5.0 138.2±5.6 118.5±4.7 6.321<0.05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应用到心理护理,主要通过心理学知识,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树立健康的心理。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疾病发展与心理应激有很大的关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糖尿病治疗,大部分情况下无法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出现,因为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较多,身体条件较差,加上糖尿病治疗时间长,患者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积极作用[3-4]。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水平,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目标;以此同时,在SCL-90评分中,观察组经护理后SCL-90总分为(118.5±4.7)分,对照组(135.1±5.0)分,由此可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稳定患者情绪,尽量让患者在放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李鲁欢,钱钧.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2):173-174.

[2]彭杰.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134-135.

[3]梁小琳.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44-45.

[4]郝立艾,杨伟.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864-1865.

猜你喜欢
空腹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知识问答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