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

2018-06-29 07:47邓吉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髓内胫骨经皮

邓吉奎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骨科,内蒙呼和浩特 010100

胫骨下段骨折在骨科临床较为常见,大约占到胫骨骨折的7.2%[1]。随着现代交通、建筑行业的发展,胫骨下段骨折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对该种骨折类型的治疗方式比较多,以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传统解剖钢板为主,不同的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及预后有不同的影响。而本文重点分析探讨胫骨下段骨折采取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相关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该院入院治疗的8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胫骨远1/3段关节外骨折,经临床证实,无胫骨远端骨折或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2],其中男性患者 39例,女性患者 31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5.5±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9 h。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其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在患者手术前,行X线明确钢板塑形,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全麻或腰麻,麻醉后牵引闭合复位,在C型臂直视下确定复位满意时,将患者骨折部位充分暴露,于骨折远端前内侧作1~2 cm长纵行皮肤切口,将深筋膜切开至骨膜外,用长弯组织剪或骨膜剥离器作皮下骨膜外潜行分离,将锁定钢板经皮下隧道放在骨折部位的骨膜表面,C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骨折复位及钢板位置,以同样钢板明确远端和近端螺孔部位,作0.5 cm皮外小切口,在导钻引导和保护下于钢板远端、近端各拧入3~4枚螺钉。

参照组40例患者接受传统解剖钢板治疗:依据X线预估髓内钉的长度和直径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患者采取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于患者骨折部前侧取长约1.5~3 cm纵行切口,使后屈膝关节尽可能达90°,牵引复位后,在患者胫骨结节上方大约2 cm偏内0.5 cm的位置进行开孔,按照术前测量的髓腔直径逐步进行扩髓,选择合适大小的内髓钉,复位满意后置入合适的髓内钉,在定位器辅助下,分别锁入远近端锁钉,关闭切口。

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抗感染,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依据患者的自身恢复情况增加锻炼强度,术后6个月取出内固定。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计算平均时间并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患者年龄、性别、例数以及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 χ2检验临床指标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展开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参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实验组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s)

表1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月)实验组(n=40)参照组(n=40)t值 P值62.5±12.5 85.4±15.5 7.273<0.05 15.2±3.1 18.2±3.5 4.058<0.05 15.5±1.5 17.5±4.5 2.666<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经6个月的随访,实验组中,关节疼痛2例;参照组中,延迟愈合2例,畸形愈合3例,关节疼痛3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下段骨折是较为多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胫骨的解剖功能较为重要,所以在发生骨折后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在进行复位治疗时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者骨折再发生等其他预后问题[3]。对胫骨下段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开放性复位、加压钢板及外固定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钢板内固定也逐渐被应用在胫骨下段骨折临床治疗。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是将钢板皮下或肌下插入骨折区,操作方便且牢固可靠,同时在愈合期间减少感染和再骨折等危险事件发生。但是,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时创伤性大,不利于骨折愈合,影响患肢功能恢复[4]。经皮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轴向型固定方式,在其手术切口小、手术操作简单,有助于早期功能性锻炼,同时也是也是胫骨下段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5]。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效果更好,可根据骨折肢体肿胀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6]。

综上所述,在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中,相较于传统解剖钢板均治疗有效,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期并发症少,对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

[1]莫乐辉.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55-56.

[2]王秀成.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3):517-518.

[3]娄佳楼.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89,102.

[4]孔闪闪.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911-912.

[5]陈怀东.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0):62-63.

[6]孙国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观察[J/OL].中国社区医师,2016,32(7):77-78.

猜你喜欢
髓内胫骨经皮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