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用于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8-06-29 07:47何占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髓内踝关节远端

何占江

成都城北医院,四川成都 610081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是胫骨骨折的一种主要类型,其还会经常伴随有软组织损伤、血运代偿性比较差等问题,也就使得骨延迟愈合以及骨不连等问题容易发生。LCP与NIF作为现阶段治疗胫骨远端关节骨折的两种常用手术形式,其中LCP能够使得患者的骨折断端不会直接显露出来,对于周围的软组织血运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从而给予骨折愈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INF则更符合生物学的固定原理,并有着骨折愈合率高的应用优势,但是两种固定方式对于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好坏尚无定论。本次研究也主要就LCP以及INF这两种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0例LCP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7.6±6.8)岁,其中交通伤 14例,摔伤 12例,重物砸伤4例。30例INF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52 岁,平均南陵(37.9±5.9)岁,其中交通伤 13 例,摔伤13例,重物砸伤4例。就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骨折方式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LCP组行微创经皮LCP手术进行治疗,在具体手术之前首先需要结合患肢X线片或者CT检查结果来进行适宜长度的LCP钢板的选择,给予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并取仰卧位来进行治疗。将患者的骨折部位在X线透视下给予复位处理,在这一基础上于患者的小腿前内侧或者前外侧部门作出1条长约1.5 cm的切口,切开了患者的深筋膜之后需要通过鼓膜剥离器在深筋膜以及骨膜之间进行皮下通道的建立。在通道建立完成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LCP钢板置入到骨折处的骨膜表面,并在X线机透视基础上来进行骨折端对位的确定,在拧入了自带螺钉进行锁定固定之后,进行手术切口的缝合,手术结束[1]。

INF组患者通过小切口INF来进行治疗,在手术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处理,然后在患肢的骨折部位做出1条6~8 cm的切口,切开患者的深筋膜,然后在X线光透视下来进行骨折端的复位处理,待对线满意之后应用尖锥钻开患者的骨髓腔中央,在结合了术前所测骨髓腔直径的基础上来进行逐级扩髓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适髓内钉的选择。确定髓内钉进入到踝关节之后,治愈远近锁钉以及尾帽,然后进行手术切口的缝合处理[2]。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均给予常规抗生素进行消炎处理,并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

1.3 相关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主要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踝关节活动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手术情况的指标主要包含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5项指标;患者的踝关节活动能力则是通过Kofoed来进行评分处理。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所有试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工作,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在该次研究中,INF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要短于LCP组(P<0.05),但是就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负重时间(周)骨折愈合时间(周)LCP 组(n=30)INF 组(n=30)69.5±17.9 84.6±17.5 107.7±6.9 98.5±7.1 10.6±2.1 12.3±3.2 14.5±2.6 13.5±2.4 20.9±1.1 18.1±1.3

2.2 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评分对比

在该次研究中,分别就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活动能力评分进行了对比,其中LCP组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Kofodd评分分别为(86.9±6.8)分与(90.0±6.8)分,INF 组术后 6月与术后12月的Kofodd评分分别为(84.2±7.1)分跟(88.3±7.2)分。INF组的评分虽然低于LCP组,但是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胫骨骨折,多是因为外伤引起,其容易出现骨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但是该类型骨折还存在有稳定性比较差以及手术难度较大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传统的石膏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

通过经皮LCP模式来进行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治疗时,具备有切口小以及固定可靠的优势,并能够在非直视状态下来进行手术治疗。该治疗模式中不会对患者的骨折端进行直接暴露,并能够有效避免骨折区域的血管受到破坏,从而使得骨折的愈合速度得到进一步加快。INF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则存在有较大的争议性,近年来随着髓内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该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运用INF手术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骨折端皮肤血供的破坏,从而使得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延迟愈合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在该治疗模式中因为无法对力线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存在有较高的术后畸形愈合情况,多适用于一些胫骨下段软组织条件差以及多端胫骨骨折的患者。

综上所述,LCP与INF两种手术模式对于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手术方法的合理选择,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吕增华.普通髓内钉、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6-57.

[2]马志华.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对比[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1):88-91.

[3]周智勋,滕立初,陈拓等.胫骨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对比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4):79-81.

猜你喜欢
髓内踝关节远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