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2018-06-29 07:47龙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月经不调经期方剂

龙剑

绵阳市涪城区龙剑诊所,四川绵阳 621000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发生改变,导致月经的期、量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其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共7种情况。传统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为情志内伤、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外感淫邪、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以及妇科手术方法不当等造成的。其主要病机为肾肝脾三脏功能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二脉损伤[1]。月经不调随在女性中较为常见,但如若不加重视,则会导致妇女生活质量受损,严重者会导致女性不孕。所以,对于此类疾病,需在其有最初表现时尽快治疗。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探讨对于妇科月经不调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旨在探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恢复妇女的月经正常,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该院入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已婚10例,未婚13例,年龄为18~39岁,平均年龄为(25.7±1.1)岁。观察组患者中已婚9例,未婚 14例,年龄为 18~38岁,平均年龄为(25.2±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正常经期妇女,无绝经期妇女。所有妇女均有不同的月经失调表现,包括经期提前、经期延后、经期前后无定期、经期过短、过长等。②排除标准:该组入选患者中午先天性疾病或血液疾病患者,无精神障碍患者,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黄体酮20 mg,1次/d,连续使用3 d,停药3~7 d内发生撤退性出血。已烯雌酚自月经第5天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20 d,自第16天加用黄体酮每日10 mg连续治疗5 d。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①脾气虚证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固冲调经。主要方剂包括补中益气汤、举元煎、安冲汤、归脾汤。肾气虚证治疗原则为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主要方剂包括固阴煎、大补元煎。②阳盛血热证的治疗原则为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主要方剂包括清经散、保阴煎、清热固经汤等。阴虚血热证的治疗原则为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主要方剂包括两地汤、加减一阴煎。③肝郁血热、湿热博血、血瘀证的治疗原则为清肝解郁、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方剂组成包括清肝引经汤、银翘红酱四妙丸、桃红四物汤等[2]。

1.4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情况评定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相关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有效:患者月经失调情况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相关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经治疗后患者月经未恢复正常。

1.5 统计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均取得了显效的治疗效果,而对照组仅有11例显效,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4.3%(1/23)。而对照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包括3例恶心呕吐、3例头晕头痛、2例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率为34.7%(8/23)。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中医妇科对于月经不调的含义有两种评定,其中广义的评定是泛指一切月经疾病,而狭义的评定是指月经周期、经量、颜色、质量等发生异常,并伴有其他病症而言,为妇科常见的病征之一。中医上认为,月经与患者肾、肝、脾有关,而血是月经的基础物质,气是运行血的基础动力。月经与肾、肝、脾关系密切,肾气旺盛,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月经按时而下。在西医的研究中发现,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分泌的激素调节。此处控制正常的子宫周期性流血,如果此处之间的正常生理关系出现问题,即丘脑下部-垂体-卵巢出现问题,失去正常生理平衡,则会导致月经不调[3]。

在中医辨证的治疗中,针对不同分型患者均有不同治疗方法,如脾气虚证患者采取举元煎治疗,其方剂组成中以人参、炙黄芪补气升提而摄血,炒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炒升麻助参、黄芪升阳举陷,使气升则血升,不治血而自有摄血调经之功效。在血热证的治疗中清经散与两地汤的方剂组成十分类似,并且其均有养阴清热之功效,针对血热证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清经散重在凉血泻火,而两地汤重在滋阴壮水,所以两种方剂针对的是不同的血热症状。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均取得了显效的治疗效果,而对照组仅有11例显效,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月经不调是妇女常见的临床疾病,而采取中医辨证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调整患者月经周期正常,还能保证用药时的安全性,另外,由于中药治疗的药物安全性于针对性较好,所以在治疗期间也起到来的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田杏红.妇科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3):131-132.

[2]徐锦翠.妇科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以及临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8):93.

[3]伍梅芳.妇科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J].母婴世界,2017(5):42,44.

猜你喜欢
月经不调经期方剂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月经不调需养生
月经不调 问题知多少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经期如何穿衣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浅述任督冲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