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植骨术对比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愈合效果

2018-06-29 07:47高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骨关节克氏移位

高峰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000

跟骨关节内骨折属于跗骨骨折,在临床上出现较为频繁,有些研究显示在跗骨骨折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且致残率极高。跟骨骨折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一些外力,如高空坠落,造成下关节的根骨关节内骨折,且病情十分复杂、严重,若无法及时治疗则会直接导致患者残疾。当前关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向主要是将根骨正常解剖关系进行恢复,并重建根骨的形态,同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而目前传统手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且会存在较高的风险[1]。因此,该次研究主要针对该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进行,观察在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的骨折愈合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治疗的5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入院时均经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者;无合并重要系统器官疾病者。其中包括57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均为18~65岁,平均年龄(37.4±8.5)岁;包括 27 例左侧骨折,32 例右侧骨折;24例交通意外,26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为其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影像学检查,对跟骨骨折关节面的损伤和位移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同时对患者的骨折部位使用冰袋进行冷敷,直至患者的水疱消失、稳定软组织并将肿胀情况消退,之后为患者准备手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消肿和止痛药物,同时选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感染情况。骨折时间在2周之后应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手术,从而避免骨折部位形成骨痂对复位产生困难。

手术方法①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处理;②手术切口选于患者足背外侧远端,根骨前外侧缘,切口远端逐渐向后下方延伸,直至脚踝外侧1~2 cm处,切开此处皮肤和皮下组织至骨膜,使下关节充分可视;③了解患者骨折线方向及骨折位移情况,在骨折线中插入骨膜剥离器,向上翘起塌陷关节面,保持平整[6];④以由内向为的方向,将2枚克氏针穿厚后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固定并复位,将Boiher角、Gisasne角尽量恢复,同时恢复根骨的高度并将根骨侧方移位进行纠正;⑤在完成复位之后,将跟骨内残留的空腔进行填充,采用自体骨或者异体骨进行,并将其固定,可选择钢板或者2枚克氏针交叉复位[4];⑥将切口缝合,并以引流管在其中置入,石膏固定。

手术后:①给予患者抗生素避免感染;②使用消肿药物缓解足部肿胀;③2~3 d将引流管拔除,并进行2~3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患者愈合:局部不存在压痛感和反常活动,经过检查发现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足部评分使用Maryland进行,90 分以上为优,75~89 分良,50~74 分中,50分以下差。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百分率(%)来表示,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愈合效果和足部情况

在患者手术之后进行2~3个月的随访,59例患者中治愈率为100.00%,患者足部功能为优的患者有47例,占79.66%,9例患者为良,占15.25%,3例患者为中,占5.08%,即治疗总优良率为94.91%。

2.2 手术前后患者各项指标

手术之后患者的Boiher角、Gisasne角和根骨高度、足部功能评分均明显好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1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s)

时间Boiher角(°)Gisasne角(°) 根骨高度(mm)足部功能评分(分)手术前(n=87)手术后(n=87)t值P值12.2±2.5 3.5±2.0 33.057<0.05 104.6±5.0 136.8±3.1 32.532<0.05 37.5±5.2 44.2±5.9 5.020<0.05 57.7±8.6 97.2±9.4 19.975<0.05

3 讨论

全身骨折中跟骨骨折占据2%且发病率最高的是在足部骨折中,相关研究证明[2]跟骨骨折患者中是关节内骨折的比例高达60%~75%,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足部中最大的一块跗骨则是根骨,身体大部分重量都是由其承担,若受到撞击或者是外部冲击,会使得根骨在瞬间承受大量剪切力和压缩力,导致跟骨关节面的骨折。在根骨中,存在大量的角质层,而较少的则是软组织,决定了具有较差的血供能力,骨折之后没能及时进行治疗则骨折部位会出现皮下坏死情况,严重者将会引发足部并发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残疾。当前临床中史料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两种手段为传统治疗和手术治疗[3],但传统治疗无法将根骨正常解剖关系进行恢复,同时也不能将根骨的形态重建,所以在全身情况无法进行手术、软组织情况较差甚至存在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均无法进行治疗,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则是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其切口使用的是“L”型[4],能够将对患者骨膜的损害降到最低,同时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则能够支撑起复位后的关节面,避免由于骨折块的位移造成不良的手术效果[5]。切口的选择对剥离骨膜存在很大帮助,并能够撬拨骨折部位将其复位,再经过克氏针的交叉固定进行辅助,对于关节面的复位固定存在很大作用,并提升了关节的抗压性。将骨折的部位进行复位之后使用植骨术,有利于根骨解剖复位,并促使根骨在最短时间内恢复[6],之后对骨折空缺进行填补,使得塌陷关节面具有良好的支撑方式,有利于患者骨折高效愈合。

当前针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否植骨的研究较多,陶永战对5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结果显示,术后和术前患者Boiher角、Gisasne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而患者愈合率高达100.00%,证实了该方式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此外,也有些学者更进一步地研究了是否采用加植骨术为患者进行治疗,比如在韦财的研究中,通过对52例患者采用该方式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27例患者并未加植骨术,其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费用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13.32±2.54) 周、(13.56±3.42)周,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证实该方式虽然能够降低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但对患者的疗效并不高,反映了患者使用加植骨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该次研究中,对该院5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进行治疗,分析产生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对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患者的愈合率为100.00%,且各项指标如Boiher角、根骨高度、Gisasne角、足部功能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好转,证实了手术方法的有效性,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表明本次研究的价值。

综上所述,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可产生理想效果,极大提升治疗优良率的同时,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并推广。

[1]孙磊,侯金永,段来宝.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8):46-47.

[2]赵雪.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46-48.

[3]陈春书,刘方刚.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经植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487.

[4]郭军.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植骨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053-2055.

[5]陶永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145-146.

[6]韦财.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否植骨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110-113.

[7]罗学辉,曾武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3269-3270.

[8]罗小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足跟痛的改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3):2368-2369.

猜你喜欢
骨关节克氏移位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