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实践案例的融合

2018-06-29 08:00刘倩茹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学习效率小学教学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给学生的直观体会是枯燥无味、难度大、成绩提高慢、与生活实际连接不紧密等。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科技企业的不断创新,社会对于数学相关知识的应用越来越多,大楼的设计、化工厂的秘方配比等等。近些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都对本学科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比较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情境教学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推广。而在数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应用当中是例子最多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更加准确地找到学习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为此,本文针对生活实践的案例与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生活实践;小学教学;知识点;学习效率

一、 生活情境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

数学是从实践生活中衍生出来的,我们学习数学知识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对于未来走向社会意义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用到数学知识的地方,往往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与数学的融合。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辨识能力、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数学的知识的认识还处在比较模糊的初级阶段,是很难发现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的。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平时生活中简单易懂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生活情境案例与数学知识点的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身边和数学相关的事物,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从而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教学主体交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全面的世界观。

另外,生活教学活动中生活情境的融入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一些现象,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使枯燥的数学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因学生尚处于对新知识的认知时期,具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以及广泛的思维拓展能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以此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构建起初步的数学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加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小常识或简单案例介入到教学知识点上,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充满好奇。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观察力,体会到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也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极度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与生活案例的嫁接变得简单、易懂、好学、乐于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是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就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说的话没有错的。由于受“填鸭式”教育影响比较大,使得很多人一到课堂就不会发表独特的看法了,更没有对问题的广泛认识和讨论。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理解能力、观察事物的全面性、树立正确的知识观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将课堂主体从老师变为学生很重要,将生活情境引入到课堂知识当中,让学生能在实际案例中找到知识点,激发学生知识碰撞的火花,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应用得到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及观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二、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生活情境案例设置繁杂,学生无法掌握重点

适当的生活情境案例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调动课堂活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将生活情境案例做得比较繁杂,学生角色扮演又杂乱无章,最后连老师自己都昏了。学生更是陷入案例角色中,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生活情境案例与教学知识的结合要简单、合理,做到突出教学重点,将复杂的生活情境案例精简化,将不合理的多余的设置删除,使生活情境案例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 生活情境案例选取太过随意

在日常教学中现在很多教师已经能够把生活情境案例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了,但在选取生活场景时却变得十分随意,很多教师都是以自己的日常生活案例列举的,并没有考虑小学生是否也同样经过了这样的生活场景,没有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情境案例的实用性、可行性。这样的情境生活场景教学活动会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也不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践的案例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产生负作用。

三、 怎样更好地把生活情境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一) 生活情境课堂应用要合理

在教学活动中选择情境生活的融入要慎重选择合适的场景案例,教师要根据知识点对生活情境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生活情境举例。并对生活情境进行合理的删减突出重点,使课堂听课效率更高。

(二) 教授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衔接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生活情境案例留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备案时,将小学生生活场景有效的融入教学知识当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让学生可以根据更多的生活情境发现数学知识,当然更多的生活情境是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

四、 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在我们的小学教学活动中通过融入生活情境案例不仅可以提升整体课堂听课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多样性,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为学生日后的更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鄒瑞清.基于生活化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例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2):105.

[2]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王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探讨[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4):112.

作者简介:

刘倩茹,河北省任丘市,任丘第四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学习效率小学教学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