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三英语文本整合复习

2018-06-29 08:00洪跃琼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整合文本

摘 要:本文结合平时的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重点探索高三有效的英语复习教学,主要是分析文本化,整合化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本;整合;学科核心素养

高三的英语教学应该以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诸方面全面且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高三的复习教学实践中,探索文本化,整合化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 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点复习,走向文本化复习

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具体的词汇或语法结构,但到具体语境中还是不会用,因为他们习惯性地把文章分裂成一个个的词汇与句子,缺乏语篇上下文的意识,缺乏深度思考。2017年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运用的描述:该部分由第一、二两节组成,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的文本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二、 改变碎片化复习,走向文本整合化复习

考虑到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不会迁移,学了易混易忘,高三的英语教学应该走整合化复习。关于整合的研究,最早的要推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他在《第一原理》中阐述了他的进化论哲学的主要原则,最著名的是其进化公式:“进化是经过不断的整合与分化,是从不确定、不协调的单纯性到确定的、协调的繁杂性的变化。” 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包含着分化阶段和随后的整合阶段。这也正符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他们经历了高一,高二的分化阶段,到了高三就应该是进入整合阶段了。因此我们高三的英语复习就应该走文本整合化复习,这里的整合可以是初高中文本的整合,大单元文本整合、群文阅读,体裁,题材等的整合。

文本整合不仅能在具体的,充实的语境背景下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能将话题相关,体裁相关的语言、思维、文化有机融合,构建系统化,结构化,整体化,网络化知识、关注内容和提升,引导分析评价、致力迁移创造,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 立足教材文本整合,提升读写能力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题材丰富,体裁广泛,语言地道。话题涵盖了生活方式、节日文化、语言学习等;词汇及表达方式丰富,语篇主题意义丰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因此我们要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立足教材,充分发挥文本整合的作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 话题整合的例子:Unit 3 celebration文本话题信息丰富,Lesson 1介绍了中秋节,元宵节等;Lesson 4 Christmas;Culture Corner介绍了万圣节;bulletin board 介绍了国庆节和春节,把这些文本整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的提取与整合.首先先提取文本的结构(date,meaning,food,activity),然后再进行主题,语用等信息的深加工整合,最后再结合主题进行写作训练。(Create a festival about your school life; love and share; nature and animals;...)

(二) 体裁整合,掌握文体特征(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写作意图,语言艺术等),培养文体意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 应用文brochure:必修三Unit 7 Lesson 3; Unit 8 Lesson 1; Communication Workshop camp xtreme; 整合总结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写作意图,再结合高考题进一步训练这一类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推断文章出處题及写作意图题),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一类文体的命题特点:

(2012全国卷1 E篇)75. Where does this text probably come from?C

A. A science textbook. B. A tourist map.

C. A museum guide. D. A news report.

2. 新闻报道:Unit 10 Lesson 1; Unit 11 Lesson 1; Unit 11 Lesson 4; 整合总结新闻报道的文体结构,语言特点(直接引语,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再结合高考题进一步训练这一类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概括文章主旨及标题的能力):2017年全国卷I阅读C篇(探讨爵士乐未来的发展);2017年天津阅读C篇;等等。

四、 注意策略引导,推进信息深层加工及整合综合运用

要推进文本信息的深层加工,实现文本信息的整合,综合运用,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的策略加以引导。思维导图能够将散乱的内容分类整理、使之条理化、视觉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加工速度、记忆速度和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长,提高课堂效率。

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培养提炼关键词的概括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笔者在高三的两篇记叙文整合读写课中(北师大版必修三Unit 7 Culture Corner Zheng He and His Seven Voyages,Unit 8 Lesson 3 Marco Polo and His Travels),就是借助表格式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一些事迹行为,思考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及身份特征。

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整合,综合运用,如这节记叙文读写课中,我就引导学生借助两个思维导图整合两个人的共同之处,评价学习,自然过渡到这节课的主题“exploration”,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输出表达,实现对文本信息的内化。

总之,我们要努力成为一名教学上的顶层设计师,立足文本,以生为本,整合,综合文本信息,智慧地读,读写结合,从容地写,喜悦地品,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思,陈康.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5.

[2]鲁子问.英语教学为什么需要思维图,2016.

作者简介:

洪跃琼,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整合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