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下不可忽视的大事纪年表

2018-06-29 08:00廖建华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核心素养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强调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大事年表;年鉴学派

最新出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强调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五个部分:“1.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 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4. 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5. 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人类任何历史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并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面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笔者认為在教科书附注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一、 梳理历史事件先后时序,查阅分析历史事件起着重要作用

中外大事纪年表是对学生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的浓缩。表面看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是对历史事件简单记忆,实际是用编年体的形式对历史事件的整理。我们知道任何历史现象都与一定的时间、年代相连,以年代确定中外历史大事的发展演变。而年代标定的是史实在历史过程中所占位置,反映史实的先后、进程和相互联系,从而让我们进一步认识思考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复习的纵向理解。重视年代时间,采用年表便成为我们历史教学坚持的传统。历史年表是传统历史教学留下的宝贵资源,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年表作为教学资源更应焕发出生命力。年表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教学手段。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的考察,由于不少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比较近,学生容易混淆。如:2014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第16小题: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这题看上去没时间显示,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有几个历史事件暗含了时间,如:长征时期是指1934-1936年,八七会议指的是1927年、遵义会议是1935年、八一宣言是1935年8月、七大是1945年。如果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记忆的话,轻松地排除了第一、第四项。余下的再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在高考的两个半小时里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此类的高考题是历年高考的经典题型,不一一列举。都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时序。显而易见有正确的时序观念,对于高考而言,其重要是不言而喻,强化历史学科的时序观念,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基石。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正确时序观念的载体。

二、 参考法国年鉴学派理论,纵向分析时序观念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认为,“历史学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布罗代尔把历史时间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所谓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等;所谓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的消长、物价的升降、生产的增减;所谓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他认为“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中时段现象对历史进程起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把年鉴派的时间观念利用在对中外大事纪年表的梳理上,会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时序观之外,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思考。以岳麓版必修一中的中外大事纪年表里中的鸦片战争为例。短时间看就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战争而已,中时间段来看,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长时段来看,中国社会经两千多年的宗法专制社会的变化,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是中西文化发展过程的交流。把历史事件从短中长三个时间来分析,则满足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细分的五个部分要求,这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

三、 以“空间概念”横向联系,形成时空观念的有效结合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如果只谈时间观念而不去理解空间观念,那么史实的发生只是模糊理解。它必须有空间观念才能更好地了解史实。中外大事纪年表有效地把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以岳麓版必修二附注节选为例:以时序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为轴,从政治(中国)张居正改革(1572-1582)、明清更替(1644);外国尼德兰革命(1566-160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9年)。经济中国一条鞭法的实施(158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外国世界市场的形成、荷兰的海上贸易“黄金时代”。文化:中国进步思潮出现,西方科技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外国欧洲宗教改革(1517)。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来梳理中国与外国在两百年里发生的重大事件。不仅强调时间观念,同时也注重中外历史的结合,这就强化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总之,中外大事纪年表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的梳理;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纵横交错的历史时空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和独立解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开阔的视野和豁达的胸怀。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外大事纪年表的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廖建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磁灶中学。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核心素养
“图形的认识”教学注重四个引导
着眼空间观念培养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