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堂的一点改进

2018-06-29 08:00李文芳
考试周刊 2018年54期
关键词:实验能力学生发展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分组实验,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完成实验过程,用心感悟、体验实验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实现仪器操作、设计实验方案等能力的提升,培养生生(师生)合作、实事求是、不放弃、责任担当等精神,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课堂评价;学生发展;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初中物理至少有22个学生分组实验和45个教师演示实验,几乎每堂课都有实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事实说明事物的道理。特别是分组实验,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完成实验过程,用心感悟、体验实验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实现仪器操作、设计实验方案等能力的提升,培养生生(师生)合作、实事求是、不放弃、责任担当等精神,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怎样能够更好地进行物理学生实验课堂教学?经历了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我觉得可以对学生实验课堂做以下的改进。

一、 建立以分组实验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往常学生实验课堂,常有以下不良现象:(1) 对实验不够重视,各方面准备不充分,实验目标不明确,做成做不成无所谓。课堂纪律涣散,迟到、随意更换座位。仪器使用不规范、缺损等时有发生。(2) 实验过程遇到各种问题,没有合作意识和坚持精神,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实验时间不够等,常常不能有效完成实验任务。

初中物理教學,平均每两周就有一个学生分组实验,也是对前阶段学习内容的积累、总结和应用。要求学生只有做好前面的功课,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分组实验,而学生的分组实验课堂表现将以20%的比例计入物理各阶段的考试成绩,以此引起学生足够重视。

二、 建立分组实验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课堂评价活动为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评价活动鼓励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实验过程评价的功能,能够有效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一) 确定评价标准,制定表格

课前教师备课,仔细进行实验操作,结合先前经验,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参考其他教师建议等多方面,充分估计学生实验过程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对于各个环节,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达到分组学生实验目标。

例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评价目标为:(1)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 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和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繁琐、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根据评价目标和具体的实验任务确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并制定以下表格,填入各项内容。表格前几项是各个实验的基本评价要求,后几项可以根据不同实验内容确定不同的评价要求。比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可以加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严谨的科学态度”等项目。因为在本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先测小石块质量还是体积;先测小塑料杯质量还是先测小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等问题,这些实验详细环节的方案设计都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对学生做出更合理、准确、有效的评价。

实验过程中,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自评和互评并打分;在实验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师评,并按师评50%、互评20%和自评30%的比例取均值算出学生各项实际得分,最后算得本次实验评价总分。

(二) 责任落实到位

学生实验课,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和学习程度,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层次,由班委配合物理学科代表进行组合,从每个层次选取一名学生,4位不同学习表现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物理实验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全班组成若干小组,4人小组内选择一名有责任心、积极主动热情、细心的小组成员担任小组长,负责评价表格的收发、填写、监督等事项。

(三) 注意保护学生实验积极性,促进评价机制的正面导向功能

实验过程中,当学生严重违反实验常规时,可能造成危险,要求组内成员要有担当意识,及时提醒、纠正、制止,教师要抓住时机,提示实验仪器使用等注意事项,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如果只是操作不规范,小组成员间形成互相引导、示范,相互学习,相互带动的气氛,保持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连续性。偶发事件发生时,比如有学生由于不小心等原因造成打破仪器的情况时,学生会有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这时教师及小组成员要注意进行疏导,消除不利影响,缓和实验课堂气氛。当4人小组实验遇到小组成员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帮助及时表示关切、帮助指导学生解除疑问,推进实验的继续进行。

(四)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强化科学态度、合作等精神的发展

实验尾声,应进入全班生生、师生交流合作环节。由各小组长用简练的语言,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可以包括本组出现的未解决的疑难点问题等。教师在黑板总结列出各小组所陈述的结论。最后大家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本次实验完成状况,以及大家共同的收获。

实验结束,小组长必须组织成员做好仪器清点、整理等步骤,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遇到有仪器缺损的,及时向实验管理员汇报调整。然后退出实验教室。

三、 改进分组实验的一点成效

实施物理分组实验的小改进后,我们师生都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一点变化、一点收效。带动师生共同感到一起变得热爱实验,常常主动积极地自制实验器材,用于理解说明或者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变得更加热爱这门自然科学,形成了“无实验不物理课”的良好学科学习氛围。

以分组实验为核心,建立学生分组实验评价机制,记录了学生实验的过程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比如在一次次的实验过程中,变得更自律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学生的成长.

作者简介:

李文芳,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实验能力学生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策略研究
探究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