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积极老龄化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运用—以广东省江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2018-07-02 05:23陈月娥蔡淑蕾
至爱 2018年6期
关键词:饭堂老龄化居家

文|陈月娥 蔡淑蕾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老年人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2002年,第二届马德里世界老龄大会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机会的过程。

相对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在“健康”的基础上,还指出“参与”和“保障”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积极老龄化的提出适应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

积极老龄化的不足之处

积极老龄化,以“尊重”和“权利”为前提,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老年人又是怎样的呢?大部分的老年人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又面临着怎样的窘况呢?他们又遇到什么我们想象不到的情况呢?

身心健康被忽视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儿女的离家婚嫁,老年人成为了空巢老人,有的甚至成为了独居老人。当一个人被迫独自生活时,他对于“吃”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以前吃饭可能是为了更有力气工作,如今,年老了,他变得不那么重视吃饭了。

儿女离巢,身边熟悉的同事、朋友、邻居也慢慢远离了老年人的生活圈,他们可以说话的伴越来越少了。老年人会感到孤独寂寞,他们希望可以重塑自己的朋友圈,增强自己的社交支援力度。

生活保障仍需完善

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为例,最近这些年,老年乘车优惠、老年公共设施优惠、老年人旅游优惠、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不断完善,让老年人可以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老年人处于边缘灰色地带,他们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如意。这部分老年人,他们有着微薄的收入,但是,他们花每一分钱都要经过深思熟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的衰退,他们用于养身保健的支出越来越 大。

潜能被忽视

很多老年人,自从退出了社会生产领域,就被社会自动打上了“无能”“被帮助”等标签。实际上,很多老年人是“上进”的,他们也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来重新认识社会,跟上这个社会的节奏,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积极老龄化不足的原因分析

保障方面: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按照老年人的机体衰弱程度,老化必然经历三大阶段:“健老”(健康的老人,可以自己照料日常生活)、“中老”(需要他人提供部分的协助才能维持日常生活)和“弱老”(需要他人提供绝大部分的协助才可以维持日常生活)。

老化是不可逆的,身体衰弱也是必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于支援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会出现多样化的特点,不管是物质援助、康复护理、环境改造、精神慰藉,还是社交网络的重建,而家庭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所以,更需要来自社会的支 援。

认知方面:老年人应该被“隔离”

现实生活中,这部分老年人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要“照顾老的,照顾小的”,也就是帮忙照顾家里年老的长辈,负责孙辈的生活照料及上学的接送等,做好家庭“后勤者”的角色,让家里的年轻人放心、安心地去工作,赚钱、养家。

正是这样的观念将老年人与社会隔离了。

积极老龄化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运用

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为例,人口老龄化率远远超过了10%,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蓬江区委、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的重要举措,于2012年12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引入社工机构运营。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以蓬江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下设社区饭堂、会员服务及上门服务三大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通过提供社会化的服务,让老年人得以在熟悉的社区养老。

积极老龄化,最核心的三大组成就是健康、参与和保障。以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如何嵌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居家养老服务又是如何践行积极老龄化的理念的呢?

健康与饭堂服务

健康,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石,有了健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才有保 障。

饭堂服务,面向蓬江区的老年人,以健康、有营养为目标,以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本,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要。

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可以选择饭堂就餐,选择他们喜欢的菜式。饭堂就餐,不单单解决老年人的膳食问题,通过饭堂就餐的平台,老年人还可以相互认识,有助于扩展老年人的社交圈。在满足基本膳食需求的前提下,增设慢病餐、下午茶、一盅两件、围餐等服务,提升老年人膳食质量的同时,巩固老年人的交友圈,有助于老年人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欢迎扫描《至爱》杂志官方微信二维码

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空巢困难老年人也可以选择饭堂送餐,同样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菜式。在不麻烦他人协助的情况下,老年人还可以保持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于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膳食服务,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安全、营养、信得过的膳食”“更加方便及实惠”的膳食服务,人际支持网络增强,对社区饭堂事务的参与增强,社区归属感得到提升。

参与与会员服务

参与,着重体现的是参与的权利,强调的是“老年人可以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 务”。

通过会员制服务满足其社区参与的需求,以推动老年人多走出来参与社区活动,享有“活跃晚年”,与他人建立“生命共同体”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被需要”“被认可”,“价值感”增强。

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笑姨(化名)成为蓬江区居家养老中心的会员。也正是成为了会员,她的生活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与兴趣学习班,第一次拿到85分的成绩,同时,也第一次成为了中心的场室管理志愿者。她说当初自己在大厅帮忙的时候,其他老年人还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些事情呢!后来,慢慢地,其他老年人也向笑姨竖起了赞扬的大拇指。“我曾经一个早上帮12个老年人年审车卡哦,厉害不?”笑姨对此非常自豪。

张和清老师推崇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他认为,社群并没有地理空间的范围,只要分散在各地的一群人,彼此间有共同的关怀、行动目标,形成“生命共同体”的认同感,即称之为“社群”。

保障与上门服务

保障是什么?除了健康和参与,对于失去部分及完全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来说,基本的生活保障显得非常重要。面向自理能力较差、健康情况较差、家庭支援较薄弱的蓬江区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形式,我们提供社会化的上门服务,如生活支援、居家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医疗护理等。

为更好确保服务的落实,保障有需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我们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机制,通过对生理、心理、社交、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工作,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关的服务计划,联络相关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为落实服务的到位,我们设置了跟踪、督导机制,及时调整服务计划。只有通过这样的机制,才能很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日益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有助于增加体弱老年人留在熟悉的社区养老的概率,可以提升弱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过具有尊严的生 活。

感受过上门服务的张凤如婆婆表示:“我的胃不适是老毛病,以前一直都要我女婿送我去医院看病。但是现在这么多人过来关心我,姑娘又教我做操,知道我便秘,又教我按摩肚子,现在我的高血压都低好多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必然受到社会的重视。积极老龄化,以一种全新的积极的观点去设想老年人及老年人群体,不仅有健康保障,更强调老年人的参与权利,更能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笔者有理由相信,积极老龄化嵌入居家养老服务必然能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助于构建友好型养老社区。

猜你喜欢
饭堂老龄化居家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饭 堂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奔往饭堂的路上
微生高的往事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饭堂打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