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一例并误诊分析

2018-07-02 07:55佼,曾雪,沈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血糖素水疱红斑

杨 佼,曾 雪,沈 冬

临床资料

图1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

患者,男,59岁。因全身反复发作丘疱疹及红斑7年、加重2个月,于2014年4月就诊。7年前,患者因足癣瘙痒剧烈搔抓后双下肢出现散在水肿性环形红斑,伴散在丘疹、水疱,瘙痒明显,未治疗;4年前,双下肢环形红斑再次加重并漫延至臀部,出现散在丘疹、水疱及色素沉着,伴瘙痒剧烈;在外院按湿疹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1个月后皮损基本消退;此后类似红斑每年发作1~2次,未予系统诊治。20个月前,红斑再次出现并加重,于外院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5 d(具体药品及用量不详),皮损基本消退,停药后红斑再次加重并累及躯干及腋窝,再次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近2个月,患者纳差、体重下降7~10 kg,乏力,睡眠可。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形体消瘦,身高168 cm,体重50 kg,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散在大量红褐色斑片及斑块,躯干、腋窝、臀部及双下肢散在丘疹、丘疱疹、水肿性环形红斑、结痂及大面积褐色色素沉着,双踝部褐色痂皮剥脱,丘疱疹疱壁紧张,疱液浑浊,黏膜未累及(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随机血糖12.0 mmol/L(正常值≤11.1 mmol/L),空腹血糖12.0 mmol/L(3.9~6.1 mmol/L),胰高血糖素:762 pg/ml(0~200 pg/ml);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1.9 ng/dl(0 ~1.5 ng/d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PSA-Ratio)0.22(0.23~0.27),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CYFRA21-1)4.62 ng/ml(0~3.3 ng/ml)。腹部彩色超声多谱勒:胰尾区可见2.9 cm×2.1 cm大小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血流信号;腹部强化计算机断层扫描:胰腺尾部恶性占位病变(图2),左肺舌段陈旧病变。左臀部新发丘疱疹及红斑处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细胞内水肿,表皮内水疱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且少量红细胞外溢(图3)。入院初步诊断: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给于阿卡波糖50 mg 每日3次口服控制血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皮肤感染,中药以清热解毒祛湿为法。1周后皮损无明显改善。结合病史特点、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最后诊断:①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②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患者出院后1周于外院行胰尾肿物切除术,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胰高血糖素瘤,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第2天随访,患者皮损明显消退。术后9个月电话随访,皮损完全消退,未复发。

图2 腹部增强CT影像图

讨论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glucagonoma syndrome)是由分泌胰高血糖素的胰岛α细胞肿瘤引起的一种皮肤副肿瘤性综合征[1]。肿瘤细胞可分泌过量的胰高血糖素,是一种罕见性疾病,年发病率为1/2 000万,在所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10%[2]。本病主要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坏死性游走松解性环状或回状暗红斑、口炎、高血糖、体重下降、贫血等。本病多见于40 ~70 岁中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绝大多数为绝经期的女性。肿瘤直径1.5~3 cm, 75%位于胰腺体尾部,多为孤立、亦可多发,有时整个胰腺均被肿瘤所侵犯,恶性率约60% ~82%。肿瘤的症状多出现在皮损发生1年至数年后。一旦确诊胰高血糖素瘤,应尽早手术切除。50% 以上患者诊断时已远处转移[3],若为无转移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可根治[4]。最常见的转移是肝脏及淋巴结,也有转移至骨和肾上腺者。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本例患者术前腹部强化计算机断层扫描未见转移灶,术后9个月的随访,未见异常体征,其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不大。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症状无特异性,极易误诊[5]。刘展等[6]总结国内文献报道34例,误诊率为73.5%,主要误诊为湿疹及糖尿病,误诊时间最长达10年。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疾病早期,皮损表现仅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易误诊为皮炎湿疹类疾病;部分患者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皮损还并发有脓疱感染,更易被诊断为脓疱型皮肤病;皮损呈环状伴脱屑,有间歇性,也常被误诊为银屑病;若患者为老年人,皮损不典型,还易被诊断为类天疱疮。皮肤症状是诊断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线索。Wilkinson首次提出了用坏死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NME)的概念用来描述胰高血糖素瘤患者的皮损表现。NME 常为患者的首发临床症状[7]。NME几乎出现于所有患者的某一时期,以此为主诉者占67%~72%[8],多发于皮肤褶皱及摩擦处,随着疾病的进展可累及全身,亦可累及口腔黏膜导致舌炎、口角炎或唇炎的发生。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升高的胰高血糖素直接导致皮肤坏死、低氨基酸血症引起的表皮蛋白缺乏、锌或脂肪酸缺乏、继发的肝脏疾病、胰高血糖素及其他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9]。

图3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患者左臀部丘疱疹组织病理(HE染色)

NME首先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稍隆起,逐渐中心渐苍白,形成水疱,进而水疱破溃。其创面及周围红斑表面常覆盖一层结痂及鳞屑样物。同时红斑可进一步向外扩展,病变向四周扩展时中央有愈合和结痂倾向,形成环状、图案状、多回状及回旋状暗红色斑。最后结痂及鳞屑片状剥脱,此时皮肤菲薄光滑并留有深褐色色素沉着。皮损常周期性自行缓解、消退和发作。外伤、压迫和摩擦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10]。一次皮损发病过程常为7~14 d。患者全身新老皮损此起彼伏,红斑、水疱、结痂、色素沉着共存,并可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由于这种皮肤红斑多为间歇性,患者在就诊时可能尚未发生。

本病组织病理表现以表皮颗粒层和透明层的大疱性损害为特点。临床上对长期不愈的具有坏死性红斑的患者,可多次取不同部位皮损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组织病理检查可显著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本例患者7年来多次在外院被诊断为湿疹,皮损虽然有红斑、丘疹、水疱及结痂,但没有湿疹常见的糜烂渗出表现。皮损界限清楚,无明显的卫星状丘疱疹,日久没有形成肥厚的瘙痒性斑片,故不考虑湿疹;虽有明显的脱屑,但为片状剥脱鳞屑,不是云母状的多层鳞屑,也不考虑银屑病。接诊医生对患者皮损的特征性表现认识不足,忽视了患者体重持续下降的表现;加之患者否认糖尿病病史,使医生忽略了生化检查、胰高血糖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影响了对本病的正确诊断。误诊误治导致患者皮损逐渐加重,胰腺肿瘤未能及时发现,日久可能会出现远处转移,错失最佳手术时机。

[1]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59-1361.

[2] FerrareseA, Borello A, Gentile V, et al. Meso-pancreatectomy for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J]. Int J Surg, 2014, 12(supple 1):123-125.

[3] 谭诚. 体内肿瘤的皮肤表现 [J]. 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6):446-449.

[4] Pateli S, Maurizi A, Tamburrino D,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J]. Ann Sandi Med, 2014, 34(1):1-5.

[5] 卢成林, 潘一明, 包善华, 等. 胰高血糖素瘤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现代医学, 2014, 42(6):627-632.

[6] 刘展, 杨志英, 唐伟松, 等. 胰高糖素瘤的诊治 [J]. 消化外科, 2005,4(5):429-432.

[7] 周文涛, 李初实, 匡天涛, 等.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3):313-315.

[8] Chastain MA. The glucagonoma syndrome: a review of its features and discussion of new perspectives [J].Am J Med Sci, 2001,321(5):306-320.

[9] 刘豪, 吴诚义, 朱之坤, 等. 胰高血糖素瘤诊治现状 [J].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6, 8(3):243-245.

[10] 余炳前, 王文菊, 白瑛, 等.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1例 [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6, 45(8):596-598.

猜你喜欢
高血糖素水疱红斑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了解胰高血糖素 认识奇妙人体
稳定血糖的重要激素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木星的小红斑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木星上的大红斑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