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培养途径探析

2018-07-03 07:34谭翰哲
学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培养工学结合

谭翰哲

摘 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虽然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兴起,但是高职建筑类人才还是不能满足建筑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不论是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还是从相关课程体系出发,急需改革。近年来,国内不断对发达国家的高职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另外,对国外高职教育人才模式的相关优势进行分析得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较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新时代规律。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08

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近年来,国内城镇化进程较快,推动了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应该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目前大学精神是:教育发展应该为经济发展和进步服务。所以,高职类院校应该不断加强相关课程探索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满足建筑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要。在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积极转变国内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和建筑行业相关特点,不断探索课程体系建设和高职类建筑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对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内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消费增长和城镇化主导投资,不断推动着国内经济稳定发展。近年来,建筑行业需要一线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逐年增加,另外,中国建筑行业国际化也需要大量的综合性应用人才。所以,不断加强高职教育的发展力度,为国家建筑行业培养大量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是当前高职类建筑专业的首要任务。

二、技能培养具有的特点

(一)建筑行业的实践性特点鲜明

建筑行业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性较强,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成,而是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积累而得。在建筑行业中,很多工种都需要以师傅传授徒弟的方式进行实践经验的传输。这就决定了实践能力并不能在学校实验室获得。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和产品多样化,不管是外观还是建筑结构功能都不尽相同,就建筑行业来说,需要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数量较多,高职类院校并不具备充足的资金进行购买,所以,学生必须经过亲自学习时间,通过不断的摸索才能掌握相关技能。

(二)建筑行业流动性大,国际化工程增多

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个显著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季节的变化上,还会来自具体工程完工后,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会出现大批量的流动。另外,建筑行业还有临时任务较多、施工现场较为复杂以及作业条件变化较大的特点。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我国对亚洲以及非洲的投資也显著增加。国际工程项目,一般施工现场条件十分艰苦,所以,参加海外项目的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另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外语水平。

(三)建筑施工场地环境复杂

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场地变化较大,通常也不具备一定的规则,建筑结构如果不同,那么不管是施工方法,还是施工场地自然也就不相同。即使建筑类型相同,施工工艺和方法如果不同,其场地也不会相同。随着施工进程的变化,施工现场变化也较大,学校实训基地都不能满足相关相应的学习要求。另外,建筑施工一般都是露天作业,很多项目工程甚至会需要野外作业,这就决定了工作环境会相对较差,另外,建筑施工过程中季节、水文、气候以及地质条件对施工项目的影响,学校实验室都不能模拟出来。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包含哪些

日前,建筑行业相关专业已经被列为国家紧缺型专业,虽然国内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建筑行业的就业情况较好,在所有专业中,建筑企业的需求量都排在首位。就国内建筑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看,在所有建设类专业中,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缺口较大。经过对相关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在所有建筑行业人员的需求中,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两个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另外,工程预算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较大,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占第三位。除此之外,暖通以及安装等技术人员需求量也较大。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需求量最大的为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施工管理、资料管理以及工程造价。从学历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对大专类人才的需求最高。如果从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素质出发,建筑人才需要具备多样性结构知识。相关企业必须对建筑技术人员严格要求,要求其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制图能力,另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施工组织能力。还有部分企业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CAD绘图能力,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与较充足的实践经验。从建筑人才素质出发,相关企业更注重施工管理能力,对人员编制和人力资源进行配置的能力。另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招投标和预决算能力。通常情况下,相关建筑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总而言之,建筑行业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四、“工学结合”模式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培养的优势

近年来,国内经济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伴随着,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为就业、宗旨为服务、中心为实习实训,旨在通过实习带动就业。凭借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建设提供高质量、功能里的综合性人才是高职类院校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对企业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时间和理论进行连接,通过对以往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发现,高职类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出建筑素质更高的专业性人才,相应的毕业生对建筑行业标准的适应性更强。另外,这部分人员具备充足的建筑基础知识,较高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另外综合素质较为优秀。高职类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必须从宽知识面、高素质结构以及应用能力入手。为了可以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狠抓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可以综合理论和实践的优秀人才。

五、校企合作作为工学结合的一种模式,具有更重要的优势

(一)有利于校企双方优势资源互补

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具有各自的优势,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因为成本和经费原因,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建筑专业实训基地不会出现塔吊、龙门架等大型建筑施工设备,但是在建筑企业,这些设备都是必备的。但是高职院校的场地和办公环境较好,可以凭借培训基地的建立,引入人才。学校凭借相关资源和相应的企业进行合作,在这里,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是,提供项目经验,学校所起的作用是,为企业提供人才骨干力量。如果条件允许,和企业一起开发相关项目,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

(二)有利于将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进行结合。校企合作、工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要求高职类院校必须把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做首要任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属性就是实践,学校需要根据实践培养能力,组织和实施相关教学和课程,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通过相关企业岗位实习以及学校实训季度对实际操作技能进行掌握。作为给学生提供学习环境的主体,学校的学习环境必须和建筑施工场地进行结合。

(三)有利于先进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交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体现了当代教育和生产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基本特征,建筑人才的培养水平也在教育理念和先进管理理念互相结合的推动下稳步提升。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单元,企业的发展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否则就会面临淘汰的风险,所以,不管是企业的生产技术还是企业的管理理念都必须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高职类院校和相关企业,一同创建实训基地,必然会引入企业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计理念。这样一来,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充分接触更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计方法,使得学生参加工作后,将自己更好地贡献于企业和进步。

六、结语

本文对国内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同时对比国外先进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合目前高职类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国内高职类人才培养的正确途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类建筑人才培养中,优势十分明显,值得学习和推广,另外,要求高职类院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资源水平,落实好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云祥.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2(Z1).

[2] 田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大众文艺,2017(14).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培养工学结合
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