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额中的分层教学策略分析

2018-07-03 07:34樊自文
学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小班额分层教学策略

樊自文

摘 要:小学阶段因不同学生在能力、层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农村地区教学环境、学生人数等的影响,导致教学难度加大。另外从相关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未实现根本性的改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疲惫是当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策略、教师走课制、课程整合制、单元授课、因材施教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班额;分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18

一、 学校目前存在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因农村地区小学教学环境束缚、师资力量欠缺等,学校下设八个教学点,而平均班额的学生人数较少,小班额的大班化教学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个性化教学难以展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难以开展。教师苦于准备教案以及事务性工作,精力有限,难以综合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 小班额的分层教学成为我校课改的新突破口

“小班额、分层次”的教学策略,简单来说是让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可以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之上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和提升。通过该策略的实施,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从而树立信心、看到希望,激发起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贯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三、 小班额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分析

(一)分层策略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需要综合学校、教师、学生等的综合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分层,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将学生进行分层,这并非是为学生定等级,而是采用“隐性分层”的办法,由教师掌握分层结果。其次是目标分层,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兴趣、提升知识水平、培养综合素质等为重点。再次是讲授分层,即在授课方式方面,根据学科特点,综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状态,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努力促使他们达成不同的目标和要求。除此之外,在提问、训练、辅导、作业、评价等不同方面,也需要针对学生的总体情况以及分层情况而有所区分。

(二) 小班额教学的策略探讨

1.教师走课制

因部分农村地区小学的特性,以及学校在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匮乏,可适当进行教师走课制,或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音体美教师的走教制度,减轻部分教师的压力,同时也提升授课的专业性,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顺利完成。

2.课程整合制

不同的科目,以统一的课程进行展现。例如,将音体美等课程整合为统一的课程,将原本多个40分钟的课程整合为90分钟的课程。“音体美不分家”,科学、合理的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3.变课时授课为机动灵活的单元授课

教师授课内容不应该是机械、呆板、一成不变的,需根据内容特点、学生特性等进行科学灵活的调整。例如,变规矩的课时授课为机动灵活的单元授课,从而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引导学生更完善的把握整体内容,更深入的巩固和记忆相关的基础性知识。

4.变教室为师生活动室

小班额教学减少了授课对象的数量,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因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喜好自由等特点,均喜欢在较为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变教室为师生活动室,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通过更有创意和趣味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创造更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总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5.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特长开设特色课

近年来,特长课、特色课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人各有长,不同学生更有不同的特长和爱好。小班额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施展特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开设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注重学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培养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舞台。

6.变课时教学设计为学生个人指导方案

传统的综合性课时教学设计无法有针对性的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小班额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将课时教学设计适当的转化为个人指导方案,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确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除此之外,在小班额分层教学过程中,授课模式、评价机制等等都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升级。总体来说,小班额分层教学不仅使得教师减少了一定的教案和备课负担,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提升个人素质、树立分层观念、正视学生差异,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调整个人的教学方式。而小班额分层教学方法地提出和实施,为个性化、分层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和时机,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小班额分层教学的综合目标。在具体策略方面,小班额分层教学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备课、提问、练习材料、作业材料等方面都需要按照不同的水平进行准备,这也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师德。同时在观念和教学技能方面,也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小班额分层教学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 水远璇.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问题[J].教育探索,2009(9).

[2] 张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小班额分层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试谈小班额背景下“朝鲜族小学高年级学生汉语阅读课自主学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