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村学生厌学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8-07-03 07:34李华
学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

李华

摘 要:民族地区农牧村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对农牧村学生的学习发展及健康成长均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作为农牧村地区的老师来说,不但要对农牧村学生厌学现象给予高度重视及关注,还需要对农牧村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对策,以解决农牧村学生厌学的问题。

关键词:农牧村学生;厌学成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24

众所周知,农牧村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及整体的教育事业发展均产生重大作用和意义,但很多调查资料显示,很多农牧村学生尤其是农牧村初中生,都或多或少有厌学的心理,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这不但不利于农牧村初中生文化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农牧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农牧村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不但包括了家庭原因及学生自身原因,还包括了学校原因及社会原因,因此社会各方人士尤其是农牧村老师要提高对农牧村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视,并尽可能探索解决或缓解这一现象。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农牧村学生的了解,详细分析了农牧村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读书无用论。在传统思想中,家长潜意识都认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既定命运,因此很多穷乡僻壤地区,都会用尽全力去供孩子读书,盼望能够早日出人头地。但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空拿一纸文凭,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毫无办法,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目所能及。这种社会形式也让农牧村人重新思考读书改变命运,换来的是“读书无用论”[1]。

2.不良课外活动。一般来说,农牧村基础设施有限,好多初中生放学回家也没有健康的娱乐场所,大多数学生都是一块在外面玩,而且很多学生因为缺少有效的管教而沉迷于游戏、电视、手机,经常出入一些网吧,与社会小群体混在一起,对于好奇心强的青少年来说,一旦深入就很难自拔,也会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二)家庭原因

1.缺少家庭温暖。一些农牧村学生因为父母长年在草原上放牧或因草原禁牧在外打工,无暇管教孩子,只好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或寄宿学校,这种缺少父爱母爱家庭教育的子女,只能是越来越厌学。

2.家长的过分溺爱。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细心呵护,严重的甚至放任孩子,对孩子缺点放任不管,这种放任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跋扈个性。有些家长甚至会在孩子面前说读书只要好赖上个大学就行,将来草原补贴拿去做生意也能赚大钱。受这种不利思想影响,农牧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2]。

(三)学校原因

1.教学质量低。农牧村因为受场地、设备、师资等多诸多方面的方面影响,一方面学校降低甚至取消开展兴趣活动次数,另一方面,专业能力强的老师被逐渐调走,这都是影响农牧村学校课程失调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担任农牧村教师的人很少会持续充电,这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

2.教学理念落后。由于农牧村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枯燥乏味,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以低质量的教育方式怎么可能培养出好学生。

(四)自身原因

1.学习没有动机。现今,农牧村初中生都认为读书没多大用,也缺少人生目标。抱着读书不好就出去打工,或是草原补贴每年好几万,反正不会被饿死,其中也有少部分家庭环境比较好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能万事大吉,这也养成他们过分依靠父母,怕吃苦,不思进取,在学校就是过一天混一天的日子。

2.产生从众心理。农牧村的面积并不大,所以农牧村初中生也并非局限于本村同龄人,往往一个因为辍学而在社会上闯荡的人,就会很容易动摇其他学生,无心学习。他们期望着能像他一样,在社会上潇洒自由,渴望摆脱无聊的学习之旅。

二、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整顿

第一,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不断推进大众传媒发展,以实现对文化精神的宣传;第二,要加强完善公共场所监督及管理制度,以实现对公共场所文明建设的监督及管理,故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三,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对文化领域各种不良行为打击力度。例如加强对网吧、茶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及监督,尽可能避免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娱乐场所。

(二)完善和改革课程体系

第一,学校要根据农牧村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合理设置课程;第二,要适当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三,要加大对农牧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以完善农牧村教育基础实施。

(三)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第一,农牧村学校要不断加强对老师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培训,以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学水平;第二,农牧村老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以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第三,老师要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即进行教学时要给予学生自主发言权,并留取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以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从而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第一,家长要深刻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不断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履行好对子女教育责任及义务;第二,对于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学校要重点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以转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态度;第三,要优化家庭环境,即对于贫困家庭要在教育方面给予帮扶救助,并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对学生进行安慰、鼓励和引导,以减少或消除学生厌学情绪。

(五)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第一,对于农牧村学生来说要正确对待学习,要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并懂得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最终是需要自己努力去完成學习目标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不要给自己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并找出缓解学习紧张情绪的办法,从而解决厌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艳香.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6(6):216.

[2] 胡慧.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6(48):167.

[3] 王淑静.农村学生厌学成因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2015(4):137.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
长沙市独立院校大学生消费现状与对策分析
非思政专业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