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07-03 07:34王彦宏
学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关爱学生

王彦宏

摘 要:随着国家新一轮课改的进行,为了让学生能按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成,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树立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关爱学生,增强自信,采取难度适中、灵活多变的教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关爱学生;教法多变;难度适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37

数学的特点表现在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构的明确性,根据数学的特点,在初中教育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数学的抽象性与形式化又容易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调查表明,很多中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我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七年级的新生,曾几次调查过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厌学、没有信心。要改变这种状况,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变被动的“注入”为主动的“思考”,化“苦”学为“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内部因素之一,它能使人产生稳定、持久的注意力,使人感知清晰,启发人的思维和想象。一旦学生对某一知识或对某一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孔子云:“知子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好知”“乐知”,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学以致用,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现我就如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爱是教师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和交流,师生的情感问题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教师,他们就相信教师教的道理,愿意学教师教的知识,自然对教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害怕教师,他们很难对教师的课感兴趣。因此,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活动的过程,不仅是信息转换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更为重要。我告诉学生,在初中阶段只要有想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认真坚持的决心,就一定能学好数学,教师在三年中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教学中,我不断用关怀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的一片爱心,进而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

二、活用教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的。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采取多样的、适当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和成绩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心理学认为:中学生大脑自然兴奋时间约为20分钟,僵化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应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法。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这种启发不是简单的问答式,而是给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似是而非的矛盾面前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思维来自于“疑问”,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引入学生的提问中,使学生在悬念中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除了设疑问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之外,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精彩的趣味故事、紧张的竞赛活动、先进的信息化教育课件等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质疑探索的心理,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难度适中,激发学生学习數学的热情

让学生学会、学懂所学的内容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又一主要原因,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数学教学,目前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但是,个别学校、个别教师为了成就优等生升入重点中学,过分追求练习的深度和难度,使学困生陷入了数学泥潭中走不出来。学习内容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都不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难度要适中,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要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掌握。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把教学思维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摘得到的高度”,我一直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安排好教学计划,做好深度、广度的最佳匹配。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常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将喜悦转化为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如果教学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深度和广度都在各自接受的范围内,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各有所得,每个学生都会在自己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实践表明,当学生学会并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时,就会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享受到创造性数学活动激发的成功喜悦时,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就催生了他们对数学感兴趣的内在动力,激发了持续学习数学的热情。

由上可知,学生学会、学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让他们体验从事创造性活动后的喜悦情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总之,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最积极、最现实的因素。数学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全程关爱学生,选择适当的教法,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灵活运用教学难度。这样,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生力,最终让每一位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 陈镇年.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5).

[2] 何学忠.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猜你喜欢
关爱学生
关爱数学后进生 提高整体成绩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点点星光辉映苍穹
博爱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
浅析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用关爱点亮着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