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07-03 07:34田立栋
学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田立栋

摘 要:要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氛围中,探索数学研究数学,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好奇心,逐渐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当中所遇到的困难,用心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不断创新数学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兴趣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48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难度比较大,原因主要在于数学比较抽象,而学生在理解起来会遇到比较多的困难,与学生的常规的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轻松愉快,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就可以表现出更加顽强的学习品质,也会更加积极地发挥好自己的主人翁的精神,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因此,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笔者结合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

学习数学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讲究教学方法,用比较巧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可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大都喜欢玩电子游戏,而电子游戏之所以能吸引他们产生兴趣并使之着迷,除了声像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电子游戏在内容设置方面的层次性。有很多通关游戏,每一关的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玩儿的时候,一级一级玩下去,他们的信心会越来越强,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模仿电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体会到成就感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信心。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画出大、中、小三个圆,再让学生用学具分别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法”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时,我提出:“假如测量圆形水池的周长时,能用‘滚动法吗?”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提出了“繩测法”。接着我又将一个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手拿着绳子的另一端,在空中旋转,然后问:“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这个图形是圆。”我又问:“能不能用刚才两种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实践证明,“滚动法”和“绳测法”都有局限性。到底有没有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呢?这样一系列有序的提问,从滚动圆的测量、绕圆周测量,到空中小球所经的轨迹画出的圆不好测量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把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认真地做好实验,同时在小组之内进行合作交流,就会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律。这样一个过程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探索发现的过程,他们的成就感会更强。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认真设计,要结合具体的操作过程,递进式地提出问题,不能想起什么就提问什么,这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都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而且要结合一些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时就可以用讲解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并学到一些分析和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也要通过系统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用科学的观念指导自身的教学生涯。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师要深刻领会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围绕学生这一中心点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促进数学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将理论教学和应用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讲解数学的基础内容,尤其涉及应用题的教学,更是要借助应用题这样一个渠道,将数学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非常亲切的,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可以在生活中处理很多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可设计让学生翻书快速找到指定页码的练习。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教师通过情景设置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要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和直观的生活,建立起相关的链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数学和现实的关系,调动他们的内在兴趣。

四、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这门抽象学科的直观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2] 孙英芹.浅淡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品牌,2015(6).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