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领域生活化操作工具的投放与研究

2018-07-03 07:34李玉霞
学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工具美术儿童

李玉霞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甚是丰富,也逐渐向多样化、生活化靠拢。本文针对幼儿园美术领域生活化操作工具的投放与研究展开讨论,提供相关意见与建议。以期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使得幼儿园美术领域更加贴合儿童的发展,促进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儿童;美术;工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115

合理投放美术领域生活化操作工具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儿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发周边生活化工具,进而提升幼儿对美术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发现美的能力。研究美术领域生活化工具的投放是教师关注学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美术领域生活化操作工具投放原则

1.丰富性。由于幼儿的想象力较为丰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是引起幼儿对事物关注的重要手段。但大多数幼儿的精神集中能力较弱,单调的事物难以激起幼儿对其的关注,甚至导致幼儿丧失对其的兴趣。在投放工具的过程中,应遵循丰富的原则,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创作欲望与灵感。教师可以在美术区域设置操作工具超市,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工具,使得其能够随意选择并通过工具创作出丰富的画作,收获不同的创作欢乐。

例如:在美术区域准备常见的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等操作工具外,还应放置油画棒、橡皮泥、糨糊、抹布,也可以准备一些亮片、彩色的布等多种材料。也可以引导孩子在课余时间收集各种塑料瓶子、木块以及泡沫等废旧材料,帮助幼儿丰富各种工具。但需要注意的是,例如剪子、刀等具有伤害性的操作工具不应放置,需要密切注意幼儿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通过每学年对幼儿美术创作水平进行观察了解,我发现通过我的课题《幼儿园美术领域生活化操作工具的投放与研究》开展,老师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大胆采用多领域的操作材料,有农作物的、有农机用品的、有废旧物品的、有布艺的、有泥土的、有蔬菜的、有食物的、有各种纸质类的、有成品玩具类的、有颜料类的,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与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灵活性。于美术领域生活化操作工具投放的基本目的而言,应遵循灵活性这一基本原则。利用家庭照、生活中周边色彩感较强烈的建筑等为美术领域增添色彩。同时,应适当增加常用工具,以满足日常教学需求。也应根据幼儿个性的差异以投放不同的工具,适应幼儿发展的需求,灵活更换陈旧以及幼儿不感兴趣的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生活中把想到的、看到的、应用到的、听到的,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而积累与完善下来,并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以达到研究促实践的功效。

3.可探究性。为了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基本能力,在操作工具投放过程中应注意适当引起其动手兴趣,促进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例如:投放一个空的塑料瓶子,并引导幼儿对其展开想象,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能用到这个空瓶子,或者能将其做成怎样的小动物。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及幼儿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综合与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能进一步改进与提高。尤其是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对美术创作材料的发现与归类应用中呈现出的不断自我反思与提高。

二、引导幼儿主动搜集工具

与教师主动投放相关工具而言,激发幼儿自己动手搜集相关工具更能锻炼其探索与实践能力,也遵循了可探究性的基本原则,激起幼儿对美术领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工具投放的過程中,首先,引导幼儿主动搜集所需工具或材料,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实践的基本需要,结合其自身经验与已知知识搜集所需工具。或者,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工具的收集工作,以此不仅能够遵循基本原则,也能够使得幼儿了解合作的重要意义,锻炼其沟通能力以及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1]。同时也可以利用亲子方式,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不仅能够增长幼儿见识,也可以促进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多彩的生活经验。

例如:“妈妈的发型”活动中,教师便可以鼓励儿童利用绳子作画,尝试通过绳子蘸取颜料后,“画”出直线、弧线、波浪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再如,教师引导幼儿搜集家中废弃的牙刷,在课堂中感受牙刷蘸取颜料后所“画”出的不同风格。幼儿将被这色彩交织所呈现的美丽画作而感动,继而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发现生活中不同的材料所创作的不同抽象画作,感受美术的魅力。

三、为幼儿创设有效的活动环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进行工具的投放,并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根据其自身的想象投放工具。这不仅遵循了灵活性以及可探究性的基本原则,也能够使得投放的工具更加贴合幼儿发展需要。仅凭借教师的想法投放工具,难以满足幼儿发展的实际所需,难以贴合幼儿的基本喜好。

例如:在班级两边设置美丽的橱窗,为幼儿营造浓郁的创作氛围。在创意空间内,幼儿可将自己搜集到的工具进行投放,也可以借助教师的帮助将自己喜欢的美术工具放置在橱窗两侧。比如身边常见的花花草草、树枝、硬卡纸等工具。将各种有趣的生活用品放置在橱窗后,会发现有的小朋友将书桌绑上了麻绳,有的小朋友给土篮子插上了花花草草。这些小小的行为都能够激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美丽的事物,具备发现美的眼睛。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术领域生活化操作工具的投放应遵循一定原则,以幼儿为基本目标,投放的工具应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在投放过程中不应仅以教师一人的想法进行投放,应多注重幼儿的独特想法,激起其对生活工具的发现。以此增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生活工具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瑛.主题背景下的幼儿美术活动(八) 利用生活化材料感受幼儿创意之美[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2(10):26.

猜你喜欢
工具美术儿童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巧用”工具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