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2018-07-04 02:09徐义勇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投影布置学科

徐义勇

摘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难度加强了很多,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对之前的教学模式、教学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总结与反思,重新思考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统一的课堂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经验的总结,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对初中数学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深究,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反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学科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是在中考中提分的一项学科,因此,教师要把重点难点通过趣味性的授课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激发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课堂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学分为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三个阶段,一堂好的教学重点不只是在课堂,还要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布置实践性的预习作业

很多学科在讲课之前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数学也不例外.一般来讲,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都是让学生自行看书或者做一些相应的习题,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较差,这种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都忽视了作业任务,他们认为预习作业不是作业,只有教师留的习题作业才是作业,所以很多学生不去完成预习作业.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预习作业方式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在学习《投影》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投影,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性作业任务的布置.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到在白天的时候阳光下的事物会出现投影,晚上在灯光下也会出现投影.通过学生对投影的了解教师可以布置也这样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和晚上吃完饭散步的路上分别看一看阳光、路灯在不同位置发出的光所照射的自己的影子分别是什么情况,有什么不同,最后进行记录总结.通过这种实践操作性的预习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预习作业任务的兴趣,教师把预习任务和学生的日程生活合理地联系在一起,近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也达到了教师留预习作业的目的.

二、情景模式中的课堂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于任何有趣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想去尝试各种有意思的活动.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学生的这个特征来进行课堂环节的制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很少加入情景模式的环节,大多数的数学课堂都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对数学课堂欠缺好奇心,导致学生对学科丧失了兴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加入了情景教学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设定“怎样测量楼房的高度”的问题时,学生会开动大脑进行思考,有的会说可以先用尺子测量一层楼的高度然后进行推算、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绳子测量然后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还有的说用楼房的投影关系进行测量,等等.这种情景问题没有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思考,通过思考想出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最后的时候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告诉学生答案的优缺点,以鼓励的形式结束这种情景模式的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变动式的课后作业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同之处,数学是一门灵活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与其他的学科也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进行全班统一的习题作业布置.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认为做习题是一项任务,把任务完成以后就可以了,这样布置课后作业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传统方式进行改进,实施变动性的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时刻为学生考虑,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每次上完一节课之后都要进行自我總结、自我反思,根据课堂的实际效果总结出优缺点.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把优点继续扩大,缺点加以改正,利用合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苏媛雅.刍议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7(1):75-75.

袁晓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刍议[J].软件:电子版,2016(6):51-51.

猜你喜欢
投影布置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解变分不等式的一种二次投影算法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找投影
“超学科”来啦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