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 促进首都经济提质升级

2018-07-05 07:26马一德
人民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高质量发展

马一德

【摘要】创新型产业体系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提高经济质量、效率和效益。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对首都经济提质升级意义重大。要让科技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加快形成“高精尖”产业布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世界一流、和谐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

【关键词】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首都的经济也在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科学审视首都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技创新进入了效能提升期;经济发展进入了质量效率动力的三重变革期;发展模式进入了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转型攻坚期。

创新型产业体系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产业体系类型。面对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着眼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加快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对首都经济提质升级意义重大。首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以创新型产业体系改造发展的动力系统,将经济增长主引擎从资源要素投入转向科技创新。北京拥有90余所高等院校、400多家科研院所,聚集了全国50%以上的“两院院士”、近30%的“千人计划”人才。北京市应当发挥科教资源密集、综合实力领先、要素流动迅捷等优势,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集中发展代表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和体现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创新型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

让科技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赋能,加快形成“高精尖”产业布局

加快形成“高精尖”产业布局,要围绕实体经济展开投资布局,以社会资本投入为主。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当前,我们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数字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和机遇。北京建设“高精尖”产业布局,在投资导向上应以实体经济投资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主,注重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在产业导向上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在增长导向上以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为主,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級、城市运行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支撑和重大促进作用。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由“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的转变。

加快形成“高精尖”产业布局,要抢占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精准医疗、先进汽车、纳米技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打造一批具有生态控制力的平台型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推动科技进步和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效结合,加快新兴技术普遍应用,特别是加快开发应用量大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对传统产业、传统技术、传统设备进行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传统产业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新市场、培育新产业,改变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推动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

加快形成“高精尖”产业布局,要重视创新研究的立体化布局,引导新型科研机构聚集。科技创新是一个链条,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产业化各个环节都需要补短板,关键是要提高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新型科研机构在各大创新城市涌现,引领了产业技术研发组织方式的变革。新型科研机构是指主要从事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独立法人组织。应尽快制定北京市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规划,整合科技、民政、人事、财政、编办、税务、公安等多个部门,研究出台支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评价标准、评审程序等。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创办新型科研机构,鼓励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在资源整合、研发投入、人才引进、仪器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世界一流、和谐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北京市加大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力度。但总体而言,创新的生态环境效应还不显著,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衔接有待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没有有效对接,科技、人才、文化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为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发展和塑造创新生态系统指明了方向。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创新、崇尚创新的制度环境。明确政府在创新领域中的定位是服务者和统筹者。加快梳理、归并、整合各部门科技管理职能,将创新管理职能更多地整合落实到产业部门,强化对科技创新的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尽快解决科技创新活动投入分散、管理交叉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围绕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税费负担、财务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事项进行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门要沉下身子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解决创新发展难题,以政府服务的“加法”实现创新发展的“乘法”。

加强政策协同,提升政策供给质量。加强政策协同首先是加强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同。基于创新链整合协调现有的产业促进政策。产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上来。有效协调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相结合,促进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和快速转换。基于创新链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和科创基金,形成有利于中小型企业创新的投融资环境。

应深刻认识北京引进顶尖科学家及创新团队的重要意义,面向全球吸引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职业经理等各方面人才。顶尖人才是创新资源中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北京市要“筑巢引凤”,为创新人才搭好事业平台,进一步落实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科研人员绩效支出、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等政策。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建立有利于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合理划分创新团队、个人、单位间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成,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的比例。精心做好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保障工作,提高科研人员的获得感。

厚植创新意识,弘扬创新文化。实行严格的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树立崇尚创新和敢为人先的价值导向;加大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宣传普及力度,夯实创新发展的群众基础;大力宣传科技人员探索研究科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的崇高精神;大力宣传勇于冒险、乐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富有冒险与开拓精神的创业者和敢于承受失败的企业家精神是支撑创业创新的重要精神力量,应在全社会营造包容企业家个性、尊重关爱企业家阶层、为创业企业家排忧解难的文化氛围。

责编/赵橙涔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浅谈城市物流中心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都市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江西省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