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张地道战的前前后后

2018-07-06 07:03张斯直
支部建设 2018年13期
关键词:武工队阎锡山民兵

■ 张斯直

忻州市忻府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著名的忻口战役、蒲阁寨围困战、晋北战役等等。前不久我们走进忻府区曹张地道战遗址,重温那段历史,回望那段峥嵘的岁月。

坚决反击不能再对敌人抱有幻想

北曹张村位于忻州城东北约21公里处,东至定襄县界5公里,西面与北同蒲铁路相近,处在忻定交通枢纽,地势平坦,人民群众生活比较安定富裕。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晋绥军依附国民党反动派,欲将忻县至定襄、五台段打造成晋察冀西线门户,从而控制山西,遂豢养“还乡团”、“复仇奋斗团”、“保安团”、“飞鹰队”等反动组织,疯狂掠夺人民群众胜利果实。现年88岁的北曹村老人李润告诉我们,她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就担任村里的妇女队长,负责给忻县第一区委(原忻县县委下设有八个区委)的领导、村里党员、基干民兵等递送情报、做饭、组织妇女等工作。她看到阎锡山在忻县成立的这些反动组织人员穿着杂牌衣服,背着枪,肩上斜挂着直径约五寸、长约五尺的布袋,专门来他们村里抢夺粮食,糜子、谷子、高粱、豆子等什么都要,倘若见到牛羊猪则顺手牵走。这些人走到哪个村就问百姓要着吃,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稍作反抗,便会遭到他们殴打甚至枪击致死。村里老百姓把这些反动组织人员叫作“布袋队”和“吃塌队”。现年89岁的北曹村刘补贵老人介绍道:“他们起初以为,这些人来上几次抢夺上一些便不来了,结果看到隔三岔五经常来,而且一次比一次下手重,村里老百姓实在不堪忍受。便想法儿在村口轮流站岗放哨,见到敌人来村,就迅速通知全村离开。百姓们关门闭户逃走后,敌人恼羞成怒,破坏门院,挖掘私藏粮食,枪杀未逃走的百姓,弄得全村人不能生活,当时的生活惨状,一时无法细言。”

面对敌人的疯狂行为,北曹村和附近几个村如南曹村、中曹村及代郡村的百姓,听从忻县第一区委的指示,遵照毛泽东主席教导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积极防御思想,组织全村及附近村力量进行反击,拔掉阎锡山苦心经营的晋察冀西线门户,让反动派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曹张地道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忻县一区区委的领导下,在区武工队数十名队员的配合下,很快展开的。

相关链接:曹张地道战,解放战争初期,发生在晋东北忻州著名的游击战之一,是忻县(现忻府区)曹张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活学活用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坚持游击战争,成功粉碎阎锡山晋绥军清剿扫荡的著名战例。战争从1946年年底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期间曹张乡人民击退阎锡山晋绥军及其反动组织骚扰和进攻80余次,击毙击伤敌人上千人,忻县武工队及民兵等牺牲上百人,最后在地道主干道遭受严重破坏、敌众我寡实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北曹村及附近三个村的民兵及人民群众进行战略转移,到距离该村约20里的高城乡张村继续战斗,直到1949年忻州全境解放。

深挖地道铸就打击敌人钢铁长城

面对新的敌我形势,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有新的作为。1946年夏,按照忻县一区区委在代郡村召开的会议精神和群众意见,建设一个以北曹张为中心,与南曹张、中曹张、代郡村为依托的“四村”地道网。地道网主干线长达7.5公里,各村中心设有地堡,村口要道设有地道口,有明口和暗口;村里户与户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

刘补贵老人介绍道:“地道建设其实挺复杂,但做起蛮有趣,可不是简单地挖个地洞就行。在地道内还得建会议室、指挥所、储藏室等,还设置了翻口和卡口。翻口可以防止敌人用烟熏,如果遇上敌人用扇车扇烟,可用事先准备好的被子粘上水盖住里面的口子,使烟不能进去;卡口则是从主干线的侧平面挖进去,不用往下翻,便于民兵迅速行动,假如敌人进入地道,可直接用枪打死。此外,还在地道里,设有陷阱,也就是在主干线上深挖八九尺的竖井,使其主干线“中断”,井面上有木板盖,井底插上尖锐锋利的木桩。假如敌人进入地道,就抽掉木板,让其掉入陷阱,有进无出。”

李润老人补充说道:“地道在修建时必须通向水井,一则便于掩护地道,二则便于井里打水。在地道外墙面上,往往设有枪眼,便于向敌人射击;在敌人必经之路上还埋有地雷。这样村里就形成地道战和地雷战相结合的游击战法,给予敌人很大威胁。作为妇女队长,每次在敌人来村扫荡的时候,村支部都会给她分一颗手榴弹,要她在敌人临近的时候投掷。”这样经过1946年秋冬近半年的准备,各村的地道工程终于告竣,曹张乡人民终于有了抗击敌人的法宝——地道。晋东北著名的地道战终于在曹张乡打响了。

依托地道狠狠粉碎敌人疯狂进攻

“三十九师真稀松,一个师进不了曹张村。搬上梯子上房顶,脑袋不知西和东……”这是1947年夏北曹村群众自发编写的一首民歌。通过这几句民歌,反映出北曹村人民群众所开展的地道战的威力和对抗击阎锡山晋绥军的自信。

那是在1946年阴历年底,一向鄙视北曹村人民群众的忻州反动组织成员又来村里抢夺粮食,准备过年。他们大摇大摆、趾高气扬的还没进村,就被村口的民兵发现,很快通过地道报告给了全村百姓,百姓们很快便藏匿在地道之中。待敌人进村后,发现村里空空如也,人不知去了哪里,粮食也没有搜到,相反还遭到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出其不意的子弹射击,死伤不少。

刘补贵老人介绍道:“这些忻县城内的反动组织成员在年前年后来过几次,吃了不少亏,死了不少人,气急败坏之余,便把俺村的情况报告给了阎锡山的晋绥军。晋绥军经过研究认为俺村建有地道,于是阎锡山遂命手下最为亲信、装备也较为精良的第三十九师师长刘鹏翔带兵前来,想尽快将俺村这个‘刺头’拔掉,打通通向定襄、五台及河北的通道。”

1947年3月,刘鹏翔带领大队人马从忻县城出发,扬言要“血洗北曹村”。走至距村中心1公里处的村西阎家坟一带,为减少损失,刘鹏翔命令部队暂时停了下来,先派少量士兵冲锋在前,试探区里武工队和村里民兵火力及地道入口、出口、墙上枪眼等情况,而后再采取措施对村进行针对性打击。不料冲了十几次,都被区里武工队和民兵扔出的手榴弹打得退出村外。刘鹏翔见状,边骂手下士兵“草包”、“笨蛋”,边手持钢刀亲自督战,众官兵紧随。刚进村口,即被隐藏在地堡的民兵击中其右侧的上衣襟,他吓得再不敢进村,只得在村外用小钢炮乱轰,人却始终不敢进村,就这样在1947年春夏,他们连续13次进犯北曹,却没有进成村,反而死伤百余人。

刘补贵老人介绍道:“当时俺村群众利用地道战抗击敌人热情高涨,晋绥军第39师及其在忻县的反动组织先后骚扰或组织进攻80余次,都没有将俺村拿下。忻县伪警备连连长崔三柱就是在进入俺村准备搬梯子上房的时候,被俺村神枪手、民兵队长郭玉明击毙的。1947年秋天晋绥军第39师从定襄抢回粮食路过俺村时,还被俺们几个主动出击的民兵截获。”

北曹村地道战的威力开始显现后,阎锡山的晋绥军心里十分害怕,但却不肯善罢甘休,多次研究破除方法,最后他们暗地里找到内应(村里的叛徒),悄悄给上好处,找到几处地道入口,用烟熏、水灌等方式,企图将第一区武工队和北曹民兵全部消灭。

李润老人补充道:“这是在第二年(1948年)春天的一个夜里,当时狡猾的敌人看到硬攻不行,就在俺村找到叛徒王二元(北曹村人),并由王二元偷偷将他们引进村来,村里人并没有发觉。他们在认定主地道口后,就点起柴禾,用扇车扇烟,用井水来灌。驻我村武工队及民兵猝不及防,80多名干部和村里的积极分子落入敌人之手,惨遭杀害;也有不少干部和群众乘着夜色,杀出血路,连夜到高城乡张村(那里有忻县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距北曹村约20里)继续战斗。”

团结群众注定会取得革命胜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英雄;与人民为亲,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相反,脱离群众,与人民群众为敌,注定会失败,到头来落个可耻的下场。

刘补贵老人说:“就俺亲身经历,在解放战争时期,咱们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最后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始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手发动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打击国民党反动派、阎锡山晋绥军及反动组织对人民群众的一切残暴行为。在俺村地道战发生过程中,忻县一区区委领导和武工队的同志们,日夜守卫俺村,与俺们同甘共苦,对俺们无私帮助,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这些革命烈士的英雄行为,极大地激发了俺村群众的英勇斗志,增加了对共产党人的信仰。俺村群众直到现在都记得这些英雄的名字,他们的英雄行为都写入了俺们村史,写入了忻州革命史。”

李润老人说:“据当时区委领导讲,这个晋绥军第39师师长刘鹏翔是什么军官学校毕业,少将军衔,很有才华,阎锡山对他十分器重,除任命他是晋绥军第39师师长外,还让其兼任忻、定、原三县前敌总指挥,手下领导着万名官兵,势力不可谓不大,但由于他一向与民为敌,不看国家大势,只追求个人升迁,最后在太原解放前夕自尽,落了个可悲的结局;俺村叛徒王二元,又名刘喜才(因其老婆娶的是忻县前播明的人,他经常去前播明杀猪宰羊,故在前播明变换了姓名,怕人知道他投靠了晋绥军。)屠夫出身,甘愿做晋绥军马前卒,破坏俺村地道,使全村民兵、群众及区武工队员遭受重大损失。他自以为做的巧妙,无人得知,但解放后还是被忻县县委调查,最后也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猜你喜欢
武工队阎锡山民兵
大舅的抗战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四十集 敌后武工队
阎锡山在台湾
送信钻地道
“匪首”阎锡山
飒爽英姿女民兵
真实的“武工队”都干啥
“匪首”阎锡山
“民兵”一词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