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赤松—麻栎混交林树种演替趋势初探

2018-07-06 05:40李兴瑞冯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赤松麻栎郁闭度

李兴瑞冯 棋

(1.莒南县林业局,山东 莒南 276600;2.莒南县望海楼国有林场)

莒南县位于属鲁东南丘陵区,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0%,其中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混交林 1522.1hm2,占全县混交林面积比重最大,且均为省级公益林,生态区位重要。笔者于望海楼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置666.7m2固定样地,该样地乔木树种主要为赤松、麻栎,通过现场调查结合查询、搜集往年数据资料,以时间轴的方式将1997—2017年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明确优势树种自然演替规律,以期为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样地位于莒南县望海楼国有林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 118°50'17"-118°51'20"、北纬 35°14'45"-35°15'47",海拔102m-457m,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7℃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856.7mm,气候受海拔影响小。土壤类型为棕壤、质地为沙壤土,母盐类型为花岗岩类,土层较薄。树种以赤松、黑松、麻栎为主。

1.2 森林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

调查样地地貌为低山,坡向为东坡,坡位为中下。调查样地大小为水平面积666.7m2的正方形,在样地四个交点处埋设“T”型水泥标桩固定,样地树木起源为人工植苗,栽植时间为1952年,树种为赤松、麻栎,采取株间混交,混交比例为8:2,未曾进行补植。至上世纪80年代,初次栽植树种早已消亡,现存树木起源为后期天然下种萌发。

调查对象为胸径大于5cm的活立木,调查方法是对样地内的调查对象按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顺序从1号开始编号(死亡树木编号不再使用),每次调查的进界木编号接上次调查的最大号续编,样木编号除在树干离地1.5m处用红漆涂写外,还在样木基部北侧钉有编号牌,绘制样木位置示意图,保证树木编号不重不漏。调查时,记录树种、株数、胸径并计算树木蓄积。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整理与统计

第一次调查始于1997年,间隔期5a,共计完成调查5次,对样地内的样木全部进行标记、测量、记录,并分树种计算统计活立木株数(表1)、活立木蓄积(表 2)、死亡木株数(表 3)、进界木株数(表 4),并总结变化规律。因样地内赤松死亡情况严重,麻栎进界株数较多,胸径受株数变化影响太大,故本次不进行胸径数据统计。

表1中显示:随树龄增加,样地内活立木总株数呈减少趋势,20年累计减少26.4%。其中,赤松株数逐期减少,20年间由75株减少到16株,在样地树种结构中所占比率减少58.5%;麻栎株数逐期增加,2017年是1997年的3.2倍;郁闭度没受各调查期调查木总株数及各树种所占比率的改变而影响,一直逐期递增。

表1 活立木株数、郁闭度变化统计表

表2显示:样地内活立木高度与株数无明显相关性,随调查期调查的延续树高均呈增长趋势,赤松的树高增长极慢,且增速逐期减小,麻栎树高逐期增加,麻栎树高增量是赤松的3.1倍,平均树高相差2.5m。郁闭度没受各调查期调查木总株数及各树种所占比率的改变而影响,一直逐期递增。由样地内株数、树高变化情况看,麻栎株数、树高增势明显,上层空间逐渐被麻栎占据,且且麻栎分枝多,树冠较大,郁闭度逐期递增。

表2 活立木树高变化统计表

表3数据显示:随树龄增加,样地内活力木总蓄积呈增加趋势,2017年达到4.55m3/666.7m2,5期累计增长2.72 m3/666.7m2,麻栎蓄积比重后期逐步增大。赤松蓄积先增后减,调查期间尽管赤松株数在持续减少(见表1),但由于前期株数较多,蓄积增长量大于因死亡减少的蓄积量,后期赤松保留株数较少,蓄积增长量不能抵消因株数减少的蓄积量,造成蓄积量的减少,2017年占总蓄积的19.3%;麻栎蓄积逐期增加,并呈逐期加快增长的趋势,这与株数增长有关。

表3 样地活立木蓄积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样地内死亡树木全部为赤松,进界木两个树种皆有,来源均为天然下种萌发,赤松在麻栎未封育前正常进界,麻栎封育占据优势后,赤松再无进界情况。麻栎表现为连续进界,因麻栎为极喜光树种,随样地郁闭度增大,麻栎进界数量呈先增后减趋势。赤松死亡情况严重,死亡率每期均达到31.8%以上,麻栎未出现死亡情况。

表4 1997-2017年样地死亡、进界情况统计表

2.2 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的林带,尽管最初营造目的是以赤松为主,但从今20年内连续的定期调查看,在赤松与麻栎的针阔混交中,麻栎占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样地林分已由最初的针叶纯林,变为调查初期针阔混交林,再变为调查后期的阔叶相对纯林。造成树种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查中的两个树种均具有喜光性,不耐庇荫,不能在树冠下生长,由于麻栎高生长快,平均树高是赤松的1.5倍,逐渐形成了优势林层,遮荫影响了赤松正常生长。二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望海楼林场内日本松干蚧危害严重,样地内受遮荫影响的赤松在虫害的破坏下加速了死亡,麻栎亦有病虫害发生,但没有发现致命性病害。三是自然繁殖力的差异。麻栎的根系长势发达,具有较强的萌芽力,耐瘠薄干旱的能力较强,繁殖植株较快。赤松自然条件下也有繁殖,但受地表植被,腐殖质及郁闭度影响较大,样地内较大的郁闭度,深厚的落叶、杂草不利于赤松自然繁殖。

3 讨论

通过调查分析,赤松-麻栎混交林自然演替结果麻栎占据绝对优势,呈现不可逆趋势,若无人为介入,样地内赤松将全部消亡,样地将变为麻栎纯林。通过本次调查,希望能为赤松-麻栎混交林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森林经营,选择适宜的抚育方式,平衡赤松、麻栎混交林生长优势,形成健康、永续发展林分。

猜你喜欢
赤松麻栎郁闭度
麻栎果实的开发利用及培育探究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麻栎种源1年生苗生长特性比较
定向培育措施对麻栎生长的影响评价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UP THE MOUNTAINS
浅谈郁闭度在森林经营中的科学应用
林分郁闭度对杉木林下浙江楠和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