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破发,对A股意味着什么

2018-07-06 10:12宋奕青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行价次新股新股

宋奕青

今年所有增发新股全部破发,无一幸免。

“新股不败”是A股屡试不爽的传奇之一,对散户投资者来说,打中新股的感觉就如同彩票中了头奖,上市之后的连续涨停板更有一种“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快感。市场普遍对新股上市大涨习以为常,近期部分次新股出现跌破发行价的现象让一些投资者惊呼“狼来了”。

“破发”随处可见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两市共有56家公司的增发股份在今年上市,但截至5月18日,所有公司当前股价均低于增发价格。

具体来看,中文在线增发股份于3月29日上市,发行价格15.98元/股,以当前9.4元收盘价计算,折价率已高达40%。文化长城增发14.9元/股,最新收盘价折价37%。另外还有荣科科技、黑芝麻、万润科技等6家公司折价率大于30%。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刚完成定增就破发,如金冠电气。3月14日,金冠电气宣布完成增发,定增价为29.51元/股。然而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该股就跌破26元,破发幅度超过10%。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以往一些机构随意参与定增并在解禁后套利的模式已发生改变。对于定增破发个股,投资者还是应结合基本面、募资投向等综合分析。

同样上演业绩变脸的还有次新股。在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上市的首发企业共计438家。其中,有124家企业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出现了业绩“变脸”,占2017年全部上市企业的近三成。其中迪生力在2017年净利同比下滑近八成,成为“17级”新股的“变脸王”。另外,在业绩下滑的情形下,“17级”新股也出现了多只个股破发的情形。截至5月2日收盘,恒林股份、常青股份、金麒麟、山东出版、华达科技等6家企业股价已惨遭破发。

从人见人爱的“小鲜肉”到“抛锚爆胎”的“老腊肉”,次新股炒作周期越来越短。

虽然看起来触目惊心,但对打新族的杀伤力极其有限。因为,新股中签的投资者在上市首日甚至首周随时卖出,都不会被套。因此,无论从破发比例还是时间来看,新股中签者只要上市之后快速抛出,都可以全身而退,新股中签依然是无风险套利的代名词。

“独角兽”集体破发

对标境外市场,新股“特权”正在消失。近日,港股市场一批新经济“独角兽”遭遇大面积破发,市值较高位时大幅下跌,甚至腰斩。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市的83只港股新股中,目前已经有50只股价处于破发状态,其中逾14只港股的破发幅度超35%,41只跌幅超10%。

5月初刚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科技股巨头小米公司,也受到“独角兽”热度降温的直接影响。有机构投资者认为小米的估值应在700亿美元左右,较此前千亿美元估值缩水三成。

事实上,港股市场从去年开始准备放宽新股上市制度,主要是放宽对新经济股港股上市的限制,这对一众“独角兽”公司可谓重大利好。然而在赴港IPO公司家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的环境下,股價却纷纷破发,这其中存在这一个重要的核心原因,就是股价虚高、泡沫过多。

据公开数据显示,平安好医生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从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分别亏损了人民币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

跌幅较大的雷蛇,从2015至2017年公司亏损金额逐年上升,分别为620万美元、2026.3万美元和3182.5万美元。众安在线仅2017年亏损就达人民币9.96亿元。阅文集团在2014年、2015年亏损之后,虽在2016至2017年均实现盈利,不过相对于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高达90倍。

从此轮破发的新经济次新股情况来看,企业盈利不足以支持过高的估值,是引发“独角兽”集体破发的直接原因之一。

华盛资本证券表示,导致新经济股价集体暴跌的,主要是“泡沫”。新经济对于券商、香港市场、上市公司自身、媒体以及上市前投资人来说,都有足够的动力去炒作,估值被炒高是必然的。这些新经济公司的成长性并不差,但泡沫过多、估值虚高势必会出问题。一方面估值确实有水分需要释放,另一方面往后的业绩增长情况还需要留待观察。

财经评论家曹中铭表示,港股独角兽企业或破发,或股价腰斩,对港股和A股来说,背后的警示意义不容忽视。无论是蓝筹股白马股,还是独角兽企业,最终支撑股价的不是概念与题材,而是业绩。基于市场的炒“新”情结,如果股价泡沫横飞,那么泡沫破灭将是其唯一的结局。

“破发股”的A股经验

事实上,这样的“破发”在A股历史上不是第一次。最知名的是中国石油,2007年11月上市首日一度比发行价16.70元大涨将近两倍,但2008年6月就跌破发行价,此后长期在发行价下方运行,虽然10年来多次分红,但不到8元的价格仍远低于发行价。相比中石油,一些知名的大盘股在上市首日则出现真正的破发,最知名的破发股则是华锐风电(现*ST锐电),2011年以90元的高价发行之后,上市首日开盘便破发,此后从未有一秒钟站上发行价,经过多次股本扩张,目前已经沦为A股的第二低价股。

华锐风电上市破发的2011年,也正是A股破发持续时间最长的年份,当年和华锐风电一样上市首日就破发的新股不在少数,庞大集团、森马服饰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当时一年内破发的次新股占了当年上市新股的68.6%,一直到2012年新股破发都是常态,这也导致了IPO一度暂停,2014年初才重启。

对比港股和美股,A股的“新股不败”反而是令人诧异的现象,惟一可以说得通的只有游资炒作,这点从前期证监会披露的厦门北八道集团疯炒次新股也可得到左证。而这样的疯炒,对于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来说大部分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如今,部分新股出现“非典型破发”,也算是A股非理性炒作降温的迹象之一,对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新股“特权”消失可以更大概率买到性价比高的股票,可谓好事一桩。2006年的中国国航、2010年的农业银行都是如此,对真正的价值股来说,破发或许正是“价值牛”的起点。

猜你喜欢
发行价次新股新股
我国科创板IPO破发现象研究
“大肉签”为何变骨头了?
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参股能否提升企业公开市场募资能力?——来自中国创业板IPO的经验证据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
新股频频破发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