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盲管创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07 08:09宁显俊
智慧健康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法医学法医磁共振

宁显俊

(昆明法医院司法鉴定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4)

0 引言

法医学人体损伤鉴定中,创当属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从目前临床法医学的实践研究来看,对于创道损伤的鉴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一个是创口的长度,另一个是创道的长度,这两个参数在创道损伤的鉴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临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法医学对创道损伤鉴定的水平也不断提高,磁共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创道损伤中,极大地提高了创道损伤的测量的水平[2-3]。为了进一步了解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盲管创中的应用,本研究将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5例损伤患者纳入样本中进行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5例损伤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男性23例,占到总数的65.7%;女性12例,占到总数的34.3%。年龄最大56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35.13±1.54)岁。损伤类型方面:车祸致伤15例、他人致伤11例、意外跌伤6例、其他原因受伤3例;上肢损伤13例、下肢损伤12例、臀部损伤5例、胸腹部损伤3例、其他部位损伤2例。

1.2 方法

对全部患者分别实施CT技术诊断和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CT技术诊断时,仪器设备选择GE Hispeed双排螺旋CT,层间距为0.6mm,扫描矩阵控制为512×512,同时在诊断检查时,仪器设备必须对准损伤部位,进行科学的扫描,将扫描厚度设置在5~10mm。磁共振成像技术,患者根据损伤部位调整姿势,使用西门子Vanto 1.5T磁共振仪器进行扫描,层间距和层厚分别控制为1.0mm、3.0mm,对患者的矢状面和冠状面进行扫描。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特点和结果,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技术诊断准确数有29例,满意有27例,准确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2.9%、77.1%;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数有34例,满意有33例,准确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7.1%、94.3%。两种诊断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和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两种诊断检查方式准确率和满意度的比较分析[n(%)]

3 讨论

盲管创的鉴定,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其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为创道长度和创口长度[4]。一直以来,法医学对于盲管创的鉴定工作,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盲管创工作鉴定科学性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传统创道长度的鉴定已经无法再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5]。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碰到的创大多数都已经过清创处理,这就直接导致法医在进行鉴定和测量的时候,无法直观、清晰地鉴定,面临一定的难度[6]。法医学活体检验的过程中,面对盲管创创道,在鉴定时,往往依据的是病史、伤者描述的创道走形等,并且利用手指在体表检查创道形成的条索感,这样的鉴定缺少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只能测定潜行于皮肤较浅位置的创道,并不能测定皮肤深层位置的创道[7]。

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临床法医学盲管创的鉴定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高场强的磁共振设备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法医学盲管创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创道长度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相较于传统的创道测定方法,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是一项非常先进的疾病及伤病诊断技术[9]。在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创道长度的测定时,具有对比明显、层次分明的技术性能,在急性损伤和瘢痕期都能清楚地显示创道长度[10]。急性期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可以斑片状异常信号,Tl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亚急性期,TlWI可出现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瘢痕期可见局部软组织萎缩,条索状,TlWI低信号,T2WI低信号[11]。与常规CT技术相比,临床法医盲管创鉴定中,选择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离子化放射不存在放射性损害或放射性损害比较少,也无生物学损害;(2)可以直接做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3)受到的骨像干扰比较少,检测时的准确性比较高[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诊断的准确率方面,磁共振成像技术要明显高于C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法医盲管创的诊断中,其误诊、漏诊情况要少于CT诊断。另外,在满意度的比较方面,磁共振成像技术也要明显高于C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优势,更加容易获得患者的广泛认可,进而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法医临床盲管创的鉴定工作中,对鉴定设备和技术在创道的长度准确性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技术,将其应用在法医学临床盲管创的鉴定中,实现了“随时测量,准确鉴定”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盲管创鉴定的水平,减少了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值得法医学临床盲管创鉴定工作的广泛推广应用。

[1] 王秋良,杨文辉,倪志鹏,等.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9(12):46-59.

[2] 刘金彦,陈静.颈部盲管创损伤程度鉴定1例[J].法医学杂志 ,2014,28(5):400.

[3] 邹利光,王文献.3.0T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和技术对策[J].重庆医学 ,2015,39(7):875-877.

[4] 吴成庆,方丛行,陶高升.盲管创的法医学鉴定1例[J].法医学杂志 ,2014,23(2):155.

[5] 王新平,阚卫军.盲管创损伤程度鉴定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5,22(2):126.

[6] 吴军,胡卫星.盲管枪弹创弹头异位2例[J].法医学杂志 ,2015,18(4):240-241.

[7] 陈春晓,陶华,王世杰,等.磁共振成像中抑制伪影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24(2):457-459.

[8] 王建辉.急性颅脑损伤CT与MRI诊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6,23(13):89-91.

[9] 刘天宇,秦海泉,周玉坤.MRI分级诊断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中的指导意义[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1):85-87.

[10] 林中圣,闫建军.近距离射击致颅内盲管枪弹创1例[J].法医学杂志 ,2014,30(4):320-321.

[11] 聂生东,汪洪志,李雯,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分析技术对神经科学研究的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9(29):162-165.

[12] 李龙.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及其在药物成瘾研究中的应用 [J].广东医学 ,2014,25(18):2957-2960.

猜你喜欢
法医学法医磁共振
虫虫法医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留学教育与近代法医学的建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关于我国法医学人员培养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科学神探,真相即将揭开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
个体年龄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