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检车乘务员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8-07-09 08:40闫莹莹
大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

【摘 要】 客车检车乘务员是旅客列车行车安全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乘务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关系到铁路未来的发展。本文对西宁车辆段检车乘务员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目前存在的年龄两极分化、岗位吸引力低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对乘务员队伍建设的探索,进一步提高乘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该段生产运输能力,以保障高原旅客列车的行车安全。

【关键词】 检车乘务员 两极分化 岗位吸引力 内部挖潜

客车检车乘务员被称为旅客列车的“随车医生”,是固定在旅客列车上的“列检”,主要负责检查、维护和监控行车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列车运行途中发生的各类应急故障。可以说,客车检车乘务员是旅客列车行车安全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乘务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关系到铁路未来的发展。

2013年10月,集团公司根据生产布局对西宁车辆段进行了调整,将原来“客货合一”的车辆段分为了客车车辆段和货车车辆段。这一生产布局的调整整体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客车检车乘务员队伍的人员储备不足、年龄分布不均等问题,同时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全路生产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多趟入藏列车转属集团公司,由该段乘务员担当客车车辆检车乘务工作,生产面临艰巨挑战。在本文中,笔者选择西宁车辆段乘务车间作为样本,通过对该段乘务员队伍现状的陈述,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客车检车乘务员队伍现状

(一)年龄两极分化,后备力量不足

1.年龄两极分化

2013年以来,我段人员接收开始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2013年至今分配到该段的大中专毕业生约450人左右。但根据生产需要和乘务员岗位要求,现仅有100余名毕业生在乘务车间担当乘务工作(乘务车间共270多名乘务员),且年龄均在22-28岁之间。这类毕业生虽然大多毕业于铁路院校专业,能胜任检车乘务员日常检修工作,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一些应急故障还不能很好地处理。

而本单位的检车乘务员中,50岁以上的大概有70名,占到了乘务车间乘务员总数的近1/3。鉴于身体与年龄原因,已无法胜任高海拔的旅客列车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生产能力。

2.超劳情况增加

按目前配备标准,“旅客列车单程运行时间在8(含)小时以内每次出乘设1名车辆乘务员,运行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每次出乘设2名车辆乘务员,运行时间在24小时以上的每次出乘设3名车辆乘务员”,“使用发电车供电的空调旅客列车每列每组设2人。”自2014年以来,外局转属车辆逐渐增多,几乎所有25T型青藏车的乘务工作均由我段乘务人员担当。且格尔木至拉萨段必须配备发电车,相应的发电车乘务员亦不可少。但现有的乘务员已难以满足逐渐增加的管内列车和转属车辆,出现严重的缺员情况。

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决定了管内生产呈现季节性特点,而在岗的乘务员仅满足一般状态下旅客列车开行的乘务工作。每年5月至10月,大量临客、军运开行,除了抽调基地车间的人员作为少量补充,大部分工作均通过既有乘务员缩短休息时间,以列车套跑的形式完成生产任务,造成乘务员超劳情况频发。加上每年11月秋季列车整备,使得多数乘务员到年底都无法兑现休假计划。

3.乘务员后备力量不足

正如前文提到的,该段乘务员队伍年龄呈两极分化,处在30-40年龄段的乘务员为少数。虽然自2013年以来,已分配45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但其中有126名为基地在岗的见习生,无法独立从事生产工作。现在仅有100余名毕业生在乘务车间担当乘务工作,剩余的200多名大中专生均分布在基地车间的各个岗位上,以满足基地检修工作的生产需要。

根据规定,在基地车间从事库检及车电检修工作至少四年时间,同时还需技能鉴定等级达到客车检车员中级及以上的人员才能参与客车车辆乘务员的选拔。因此,一名车辆乘务员的培养周期至少在四年以上。2013年以来虽然分配了大量的毕业生,但受到工作年限及技能鉴定等级的限制,乘务员后备力量不足,补员困难。

(二)工作性质单一,岗位吸引较弱

客观条件导致岗位吸引力低。一是客车检车乘务员需随车作业,工作时长也由列车运行时长决定,少则两天,多则一周。而在普遍观念中,大多数职工倾向于守家在地工作,可以兼顾工作与家庭。加之大批新职员工都到了适婚年龄,导致岗位留人困难。二是乘务车间70%的工作量集中在格拉段,即高海拔地区。除图定的几组列车以外,每年的军运临客也都会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最高点)。因此,年龄大的职工的身体条件难以负荷,只得将更多的工作分配给青年职工。但因为这一工作特点,许多青年职工对此岗位认同程度较低。三是工作环境封闭单一,职工日常生活、人际交流等十分不便,特别是青年职工找对象尤为困难。

二、对策与建议

检车乘务员在旅客列车行车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增强乘务员岗位的吸引力,加强乘务员队伍的建设,本文将针对该段乘务员队伍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夯实基础,补强乘务员队伍后备力量

加强乘务员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又好又快地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强、精神面貌佳的后备力量。一是结合生产实际和动态安全风险研判,组织既有乘务员,特别是青年乘务员进行理论培训和实作技能考试。继续发扬“传帮带”,组织有经验的乘务员就旅客列车频发故障、重点故障、难点故障进行理论总结,通过段微信公众平台和乘务车间乘务群进行普及,不断提高客车车辆乘务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对有乘务员潜力但技能鉴定未达标者,加强理论和实作培训,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技能鉴定考试,确保持证上岗。选拔段内主要行车工种,特别是车辆钳工和车辆电工中可塑性强或表现优异者,定期进行乘务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满足标准化用工的需要。三是每年针对新分配的大学生,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地安排各类理论和技能培训、应急演练,鼓励参与技术比武活动,提高新职人员业务技能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其成长为合格的乘务员做好准备。

(二)多措并举,增强乘务员岗位吸引力

针对高原旅客列车乘务员岗位吸引力较弱这一问题,可多管齐下。一是巧用分配杠杆。拉开收入档次,通过现场写实,制定合理的劳動定额标准,计算乘务员值乘时间和定额工时,确保收入向艰苦岗位倾斜。二是转变青年职工观念,鼓励其加强锻炼。要求身体素质条件符合的大中专生适应性轮岗,引导毕业生增加乘务员岗位经验。三是体恤职工困难及所思所想。积极为青年职工搭建社交平台,丰富职工工休生活,使其减少对高原旅客列车乘务员岗位的偏见与抗拒。

(三)内部挖潜,优化单位人力资源配置

除了在数量上增加乘务员储备,还要对全段现员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现场,结合生产组织及工艺变化,对各项工作量、作业时间进行写实,按劳动定额测算劳动工时,不断改善劳动定额标准,合理配置人员。同时根据季节性特点及临时工作任务量的变化,积极协调生产车间、职能科室,围绕工作重点内部挖潜,合理地协调人员,满足乘务工作和现场工作的需要,并尽可能减少超劳情况。从而盘活存量,切实建立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后备车辆乘务队伍。

【参考文献】

[1] 张文儒.机车乘务员队伍分析与建议[J].铁路技术创新,2003(5):21-22.

[2] 刘凤林.关于加强乘务员队伍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0(3):246-246.

[3] 陈思明.优化我国铁路劳动力资源的配置[J].华东经济管理,1995(6):66-66.

[4] 谭超.铁路企业大学生新员工的培养与激励[J].管理观察,2017(26).

[5] 李瑞青.铁路基层站段大学生的培养及使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级(下旬刊),2015(8):49-49.

作者简介:闫莹莹(1989-),女,汉族,陕西宝鸡市人,企业职工,教育学硕士,单位: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西宁车辆段。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消除英语两极分化的几点尝试
消除英语两极分化的几点尝试
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应对
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