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的创新文化研究

2018-07-09 13:51杨娟
商情 2018年26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

杨娟

【摘要】OECD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新受某些社会文化价值观,规范,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这可能被描述为创新文化。本文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其地位与作用、要素结构与特征以及培育基本路径。

【关键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文化 培育路径

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纲要》以“创新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更加优化,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包容多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导向”为战略目标,以“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为战略保障。据此,笔者以“创新”为关键词搜索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在《纲要》印发前后,即2015年至2017三年来颁布的政策文件,其中20篇对创新文化培育作出了要求,笔者对其内容进行详细整理概括,最终选定包括《纲要》在内的7份政策文件进行文献分析。

一、创新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广泛重视创新是特定文化作用的结果,所有的创新都会因为社会的采纳或者拒绝而发生变化。之前,人们在对创新进行研究时,大多关注其有形的资源、结构和流程,暗含着资源越多,创新越可能成功的基本假设,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社会文化价值观、规范等无形因素。当前,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来看,培育创新文化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针,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举措。这些党和国家的政策,每一项都事关国计民生,创新文化的地位可见一斑。

创新文化是一种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追求卓越、宽容失败、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行为规范和共同价值观的综合体。创新文化是如何发挥这种重要性的?一方面,创新文化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保障。创新不是简单的行为,没有环境的作用,创新不可能发生。创新文化一词伴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系统,涉及到多个行为主体和复杂环境,这些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赖于创新平台搭建和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在其中起到优化环境、保障创新实施的作用。另一方面,创新文化激发了科技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创新文化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吸引更多创新人才从事创新活动。

二、创新文化的要素、结构与特征

如图1所示,创新文化表现为一个由外而内的层次性结构模型,三要素分别是创新氛围、行为规范和创新价值观,创新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氛围打造——行为引导——价值观固化”的社会化过程。首先,创新文化的最外层是一种社会创新氛围,这是各政策文本对创新文化培育的基本要求,要求形成一种鼓励创造、追求卓越、宽容失败、使创新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的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中层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从概念本身来说,行为规范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行政规章、法律规定等,但从本文分析的各政策文本的导向和指示来看,对道德意义上的非正式制度和法律章程上的正式制度要求有所区别,因此,这里的行为规范指的是人们在创新活动中所遵守的道德准则,这种道德准则包括科技人员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以及对科研诚信、科研道德、科研伦理的社会监督。

创新文化的内核归根结底是全社会的一种共同理念、价值导向和行为习惯,统称为创新价值观。创新价值观的形成标志着整个社会拥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创新主体自觉遵守道德行为准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当绝大多数人形成科学、理性、求实、创新的价值导向,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诚为本,无剿窃抄袭、拒绝模仿、拒绝山寨,才能称这个社会拥有广泛的创新价值观,才能使创新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使谋划、推动、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很容易地明确创新文化的基本特征。出现在文化环境优化、创新文化培育部分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包括:“尊重”、“包容”、“崇尚”、“激励”、“鼓励”、“追求卓越”、“宽容失败”、“敢为人先”和“创新自信”。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创新文化具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家个性、尊重创造;包容多元、包容创新、包容失败;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创新、创业致富;鼓励探索、激励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基本特征。

三、创新文化培育的必要性和基本路径

之所以提出急需培育创新文化,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的文化氛围存在某些严重阻碍创新的元素,例如官本位思想嚴重、学术不端、恶意竞争、迷信权威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创新在整个社会中难以为继。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指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Dunphy和Herbig(1994)提出,社会创新能力的30%至50%受到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平等文化”、“包容文化”、“冒险精神”、“崇尚个性”、“求变精神”、“诚信文化”丫“怀疑精神”是中国创新文化的短板。培育创新文化就是要培育一种科学、公平、法治、包容的社会环境,一种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文化价值取向,使创新不再身处高位,在全社会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社会根基。

创新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精神,本质是实事求是。弘扬创新文化主要通过典型人物案例宣传、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普来实现。要加强科技创新宣传力度,报道先进事迹,树立典型人物;要从娃娃抓起,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要加强全面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培育中国特色创新文化的根本在于通过各种路径和方式厚植民族创新自信,使人们勇于冒尖,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并积极从事将创新转化为成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Z].2016.

[2]金吾伦.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N].光明日报,2004.

[3]陈依元.创新文化:自主创新的文化驱动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4]罗孝高.创新文化的基本模式与创新文化的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4,(05).

[5][德]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文化VS技术创新.德美日创新经济的文化比较与策略建议.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6]刘朝臣,鲍步云.创新文化论[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
校本文化资源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及培育路径调查研究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的培育路径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及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