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

2018-07-09 19:13郭燕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病情检验统计学

郭燕

【摘 要】 目的:探究医院感染控制方案中实施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及意义。方法: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人民医院收集106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临床方案基础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程度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轻度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的应用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感染的具体原因,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医院感染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临床效果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常见疾病检查和诊断的手段,在患者感染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检验能够准确了解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而以检查结果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良好的控制[1]。为探究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本院开展了相应研究,现做出下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笔者在人民医院收集106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中32例为男性患者,2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区间18~76岁,平均(47.6±3.5)岁,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患者1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6例,消化系统感染患者12例,神经外科感染患者11例;观察组中30例为男性患者,23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区间19~78岁,平均(48.2±3.4)岁,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患者1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4例,消化系统感染患者13例,神经外科感染患者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及护理,临床医生以既往用药经验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辅以常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指导、不良生活方式纠正等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方案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具体如下:1)病原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均选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相应试条进行,同时选择同公司生产的微生物分析仪按照说明书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开展检测操作。2)微生物检验时初筛、确诊检验均通过超广谱β-内酰胺酶试验操作,初筛提示选用专家系统,将初筛结果相结合与药敏试验结果作为感染患者的治疗依据,并行病原学检验进行确诊。确诊试验选择K-B法,一组取10μg/片头孢噻肟和30μg/片头孢噻肟;另一组取10μg/片头孢他啶和30μg/片头孢他啶。在试验过程中其中一组内加入克拉维酸后结果显示抑菌环直径超过5mm,说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已经产生。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2)感染程度评定标准参考国家原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相关内容:患者临床感染症状轻微,不影响其日常生活为轻度感染;患者临床感染症状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为中度感染;患者临床感染症状十分严重,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为重度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择取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SPSS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的表达拟定为n(%)方式,统计学检验设定为χ2,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判定本次研究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对照组共发生医院感染10例(18.87%),观察组共发生医院感染2例(3.77%),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42,P<0.05)。

对照组轻度感染患者28例(52.83%),中度感染患者15例(28.30%),重度感染患者10例(18.87%);观察组轻度感染患者40例(75.47%),中度感染患者8例(15.09%),重度感染患者5例(9.43%),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轻度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71,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入院前无感染症状,入院后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症状,该疾病发生因素较多,主要包括[2-3]:1)医院内收集的患者众多,疾病种类十分复杂,且包含部分病情危急患者,在治疗中需要大量应用抗生素以控制病情,抗生素的应用虽然可有效杀死大量细菌,但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免疫屏障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症状;2)医院内部分患者治疗多需要行侵入性操作,例如部分患者需建立人工气道以控制病情,易对患者上呼吸道屏障造成破坏,感染风险增加,外科手术的实施易引发切口感染,留置导管的患者易发生导管感染等,可见任何侵入性操作均能提升患者的感染几率;3)医务人员缺乏感染风险意识,消毒隔离措施实施不到位,进而引发患者感染;4)院内部分患者治疗后需长期卧床,导致其免疫力下降,可造成感染;5)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包装不合格,患者行侵入性操作时医疗器械上残留的病原菌通过已损坏的黏膜侵入患者机体而造成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明确感染病原菌以对症下药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检验结果是临床感染疾病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可有效控制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以及院内感染。该检验方法能够直接反馈患者的病情资料,相关检验实验室内收集了不同病种的耐药谱,并每天进行更新和整理,为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制定用药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病原菌预防,同时还可改善院内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情况[4]。并且采用K-B法进行药敏試验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并对细菌进行准确鉴定,是常用的流行病学分型措施[5]。

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对患者感染源进行准确判断,以此为据临床医生可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对患者的抗菌药应用进行有效管理,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其临床疗效。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尽量避免损伤患者粘膜以降低感染率。同时加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规避感染风险[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行微生物检验及相应治疗后,其感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性,还可为患者临床疗法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参考数据,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及健康恢复,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铠,钟莉,马立宗.浅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4):97-99.

[2] 周美焕.浅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508-508.

[3] 梁训宏,吴劲松,程锦娥,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186-188.

[4]李积伟.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03(05):70-71.

[5] 姜秋慧.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121-122.

[6] 吴乔羽.检验科微生物医院感染存在的隐患及解决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08):43-44.

猜你喜欢
病情检验统计学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THE FAREWELL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听诊器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