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7-09 19:13李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缩宫素

李娜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定此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20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以缩宫素治疗为对照组,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疗效,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疗效97.0%显著较对照组的88.0%高,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出血量。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缩宫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due to uterine inertia. Methods: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200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10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oxytoc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carprostatin aminobutanol.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8.0%),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d by uterine atony, the treatment of carprostin-aminobutanol injection can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bleeding.Quantity, worth popularizing application.

[Key words]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 Oxytoc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due to uterine inertia

产后出血是现在临床上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胎儿分娩后二十四小时内出血在500mL以上,剖宫产手术不超过1000mL。据不完全统计,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大约在2%~3%左右[1]。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宫缩乏力,胎盘,产道裂伤等都有可能会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一般情况下好发于产后两小时以内,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干预,以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2]。为此,笔者拟定此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20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定此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以规定研究时段内收治的20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年龄28~35岁,观察组年龄29~35岁,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缩宫素治疗,一次使用的剂量为20U,宫肌注射,术后两小时再给予缩宫素20U静滴,观察组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一次使用的剂量为250ug,用药后半小时观察产妇子宫收缩状况,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收缩,则可以说明出血没有得到缓解,再重复注射,给予产妇宫体注射,但是要注意使用过的剂量最大不能大于2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产后出血量。

1.4 判断标准

显效:表示子宫收缩明显,出血量得到明显的减少;有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子宫收缩情况有所改善,阴道出血量减少;无效:表示子宫收缩没有任何好转,阴道出血没有减少[3]。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8.0分析;计量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88.0%,两组比较,P<0.05,见表1。

2.2 两者产后两小时以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两小时以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少,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由于宫缩乏力而引起的,分娩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对于产妇的预后以及减少出血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以往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主要是使用缩宫素或者是垂体后叶素等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虽然也可以促進患者的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但是长期用药会使得患者不耐受出现不良反应;而且缩宫素一旦用量过多或者是积累到相应的剂量之后,患者的身体会出现饱和症状,且缩宫素只可以收缩子宫上段,药效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如果增加剂量治疗,不但不会增强治疗的效果,还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水中毒,影响叉产妇的预后康复[5]。本次研究主要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两小时以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要少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官林[6]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官林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等都比对照组的要好,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4%,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仅为88.7%,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一种前列腺素衍生物的氨丁三醇注射液,属于催产素受体激动剂,和以往传统的缩宫素治疗相比较,该药物用药后可以帮助产妇增加平滑肌的活动度,维持血压的稳定,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与子宫后们可以促进平滑肌的收缩,增强宫缩,促进血窦的闭合,从而减少出血量,发挥出自己的止血效果[7];其次,该药物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用药后患者容易吸收,可以快速收缩子宫,减少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尤其是对于子宫下段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收缩效较好,且使用的剂量小,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生物活性较强,协调子宫收缩的能力较好[8]。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使用时应注意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青光眼,哮喘患者禁用。

综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出血量。

参考文献

[1] 黄文英.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0):45,47.

[2] 俞秋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高危产妇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49-151.

[3] 熊琼,周荣向.氨丁三醇卡前列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46-1047,1049.

[4] 刘常燕.卡前列素胺丁三醇与普通缩宫素在产后宫缩乏力出血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疗,2013,32(27):16-17.

[5] 冯秀丽,周春梅.卡前列素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3):178-179.

[6] 官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的价值研究[J/OL].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02(08):1621.

[7] 黃晓惠.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115-116.

[8] 王红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2):50-52.

猜你喜欢
缩宫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缩宫素联合无痛分娩在缩短产程中的应用分析
吴明园: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