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8-07-09 19:13李方梅张宁王丽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塞护理人员

李方梅 张宁 王丽萍

【摘 要】 目的:研究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院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50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效果也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其自身的治疗效果,促进治疗康复,改善护患关系,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塞偏瘫失语;效果评价

脑梗塞患者是血液堵塞脑部主动脉,压迫周围神经系统,不能合理控制原始反射,从而出现偏瘫失语症状。目前在临床上对相关患者广泛应用的早期护理干预,促进其治疗康复。为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本院展开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50例,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为(62.3±8.6)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为(61.2±8.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護理方式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会有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让相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康复。2)相关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保持皮肤干燥整洁,对其加以全身按摩护理,告知患者要合理摆放肢体,适当的对患者进行翻身运动,促进其自身的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褥疮现象。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运动训练指导计划,从而提升自身的免疫力[1]。3)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语言训练加以指导,通过吞咽咀嚼的形式练习发音,在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发音做出及时修正,积极引导并鼓励患者采用语言的形式加以交流,促进相应的病情康复。4)运动训练:相关护理人员要以循序渐进为基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从患者的被动肘关节做起,对其进行屈曲与旋转,对患者采取屈伸以及并拢等手指运动,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逐渐过渡到手指灵活运动以及肘关节主动屈曲等阶段,并且患者在相关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要科学合理的开展坐位训练,让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其自身能实现体位平衡,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则患者能处于独立行走的状态[2]。

1.3 护理指标

1)生活质量评分:利用QOL-BREF量表,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分数变化情况,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显著。

2)治疗效果:痊愈:患者不具有病残和功能缺损症状;显效:患者功能恢复状态良好;有效:患者功能恢复状态一般;无效:患者功能不恢复。治疗总有效率越高,护理效果越显著[3]。

3)临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出院后填写本院自制的健康问卷调查表,分为满意、良好以及不满意三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效果与临床护理满意度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生活质量评分用(±s)表示,以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优于常规组(68.0%),P<0.05。详情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经过早期护理干预后,患者总满意率(96.0%)明显高于常规组(76.0%),P<0.05。详情见表3。

3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脑梗塞偏瘫失语发病率逐渐呈上升发展趋势,其不仅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相关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上脑梗塞患者往往自身的血液较为黏稠,在一定程度上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堵塞患者自身的脑部主动脉,压迫其自身神经系统,导致相应的原始反射不能充分发挥自身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失去自身应该具备的控制力,导致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偏瘫失语的症状。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治疗脑梗塞偏瘫失语症的最佳时期就是发病的3~6个月时间,目前在临床上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积极配合相关医师进行治疗[4]。

一般情况下,患者入院后往往会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相关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肢体语言等形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定期为患者擦拭或者按摩身体,使得其自身血液能得以合理循环。特别是在炎热季节,相关护理人员要对相关患者科学合理的开展体位护理或皮肤护理等相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出现压疮等相应并发症,导致最终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使得相应的护理难度显著增加[5]。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效果也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证: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其自身的治疗效果,促进治疗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春艳.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06):123-124.

[2] 董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42-1443.

[3] 刘小青.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71-72.

[4] 杨素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6,(b06):2062-2063.

[5] 冯淼.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J].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7):274.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塞护理人员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漫画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