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7-09 19:13刘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满意率产科产妇

刘兰

【摘 要】 目的:评价产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6.67%,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關键词】

产科;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是医院重要科室部门,对于医院护理部来说,产科风险高、纠纷多,产科产妇及胎儿高危因素多,病情变化快,缺乏科学有效的护理,则会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树立高度的预见性思维,能够预见性发现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评估风险程度,将潜在的护理风险积极预防,以此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1]。在医院产科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预防产科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产科护理中风险事件,提出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对其具体方法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妇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产妇认知、精神良好,自愿参与研究;未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病症;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良好;产妇自愿参加研究;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年龄20~35岁,平均(26.71±2.85)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5±0.85)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24例;观察组60例,年龄20~36岁,平均(26.80±2.86)岁;孕周38~42周,平均(40.18±0.84)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25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由医护人员注意产妇分娩状况,讲解分娩知识,注意产妇分娩后恢复情况,处理异常情况。

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风险管理。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立由专门产科护理人员、分娩医师、儿科医师、助产师、护士长组建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强化小组成员护理风险意识培训,增强小组成员安全及法律意识,不断学习各种医疗规章制度,知晓护理差错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定期举办护理风险知识预防讲座,吸取经验教训,明确护理工作中潜在危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2)风险评估:由风险管理小组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评估分娩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记录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内容、事件、群体及解决措施,评估风险发生原因、应对措施及落实情况。3)用药风险管理:产科用药护理管理中,需严格执行查对,规范用药操作流程,对特殊药物,如缩宫素、氯化钾等药物贴上醒目标签,区分注射器针筒大小、明确放置区域,集中管理。4)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儿科医师重点监测新生儿病情变化,管理小组长强化管理职能,加强各个护理环节的管理,新生儿的交接、核对管理工作应严格、规范。5)产妇分娩风险管理:产妇分娩期间,密切监测产妇体征、症状变化,做好产妇的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由相应助产护士进行助产。同时护理人员需做好产妇的入院评估,仔细检查产妇病史资料、体格检查,对有引产史的产妇要严格交接班,重点观察。制定急产应急流程,准备备用产包。做好产妇产后风险管理,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教导产妇准确的生活行为及日常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是否出现意外事件、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等情况,均为护理风险事件。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产妇对此次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2]。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研究内数据。计数数据呈百分比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58/60),即满意37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6.67%(46/60),即满意17例,基本满意29例,不满意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6,P=0.003)。

2.2 对比两组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1例意外事件,占1.67%;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缺陷,3例意外事件,1例护理纠纷,占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P=0.021)。

3 讨论

产科护理工作一直以来是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产科所收治的产妇、新生儿高危因素复杂多样,风险高,纠纷多,尤其是近年来医院产科护理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激化,致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增加[3]。产科不固定因素较多,急诊操作、手术操作复杂,所收治的患者周转快,危急重症多,具有高度的医疗风险,此时也增加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要明确预见性风险管理理念,采取预防性护理管理措施,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积极查找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问题,明确薄弱环节,通过有效干预手段,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4],采取正确的护理管理手段,完善护理管理流程,以此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6.67%,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看出,在产科护理管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树立预见性风险管理意识,以此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事前积极预防处理,以此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从根本上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总体满意度。

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需完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5]。另外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准确讲解护理风险知识,使患者、家属能尊重、理解各种护理工作,并能感受到来自医院医疗人员的关心体贴,促使护理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总而言之,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静,吴小银.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26(14):274.

[2] 刘敏.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07(14):71-72.

[3] 胡竹霞.危机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06):777-779.

[4] 潘德华.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和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5):105-107.

[5] 杨丽华.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8(08):169-171.

猜你喜欢
满意率产科产妇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