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检查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

2018-07-10 09:15熊秋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研究所重庆400037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3期
关键词:禁忌证管理中心入院

钟 灵,熊秋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研究所,重庆 400037)

平均住院时间是一项全面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指标。其不仅反应医院的医、护、技力量,而且能全面反应医院的管理水平,是评价医院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1]。平均住院时间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例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评价科室及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2]。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能够充分运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疗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平均术前住院时间是针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衡量医院手术科室工作效率、工作治疗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平均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3]。

三级医院住院床位紧张目前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患者于门诊就诊开具住院证后不能马上住院,需预约排队。等待床位的这段时间为院前阶段。如何将这段时间利用起来至关重要。于是本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5月成立了心血管内科院前管理中心。本文针对2016—2017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行择期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开展院前检查前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院前检查对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是否有显著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数据资料来源于本院信息科数据系统,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5 357例(不限性别、年龄),其中包括冠心病行冠脉造影及必要时支架植入术患者、心律失常行起搏器植入术或射频消融术患者、先天性心脏病行封堵术患者及外周动脉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等。将患者按是否开展院前检查分为第1组(未开展,2 876例)和第2组(开展,2 481例)。

1.2方法

1.2.1院前检查由院前管理中心负责对第2组患者开展院前检查及后期评估。完善登记预约住院制度,同时,帮助患者在待床期间于门诊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腹部彩超、胸部X线片、经食道心脏彩超、介入术前心脏筛查彩超、血液常规生化等项目。检查结果回示后,由院前管理中心医生经过审核安排入院接受介入手术。术前检查结果评估有绝对或相对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暂缓手术。安排专科治疗,情况允许后再安排入院手术。

1.2.2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2016年1—12月,第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第1组缩短(2.69±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2016年1—12月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2016年1—12月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第1组(n=2 876)7.37±2.81 7.77±2.79 7.60±3.33 7.24±2.82 7.48±2.28 7.30±2.41 7.39±2.78 7.39±2.34 7.41±2.53 6.97±2.63 7.72±3.20 7.50±2.86 7.43±2.73第2组(n=2 841)5.13±1.46 4.81±1.59 5.00±1.94 5.03±2.06 4.68±2.27 4.43±2.10 4.32±1.69 4.15±2.10 4.16±1.31 4.20±1.74 5.43±2.50 5.49±2.34 4.74±1.92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两组患者平均术前住院时间比较2016年1—12月,第2组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时间较第1组缩短(2.01±1.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2016年1—12月平均术前住院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2016年1—12月平均术前住院时间比较(±s,d)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第1组(n=2 876)3.68±1.89 3.60±2.15 3.58±2.07 3.34±1.95 3.63±1.90 3.27±1.71 3.46±1.77 3.30±1.71 3.32±2.02 3.20±2.03 3.55±2.29 3.48±1.74 3.45±1.93第2组(n=2 841)1.86±0.71 1.83±0.89 1.57±1.20 1.54±1.29 1.39±1.32 1.41±1.63 1.27±1.16 0.92±1.18 0.97±0.95 1.11±1.30 1.63±1.57 1.72±1.57 1.44±1.23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开展院前检查,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未开展院前的患者缩短了36%,术前平均住院日缩短了58%,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平均住院时间是影响卫生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可以有效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而影响平均住院时间的因素很多。有学者从控制的角度,将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4],而有学者从因素的属性角度将平均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为社会因素、临床因素、管理因素、学科因素等[5]。针对可控因素,心血管内科结合科室综合情况后,成立院前管理中心。针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提出了开展院前检查这一新策略,对影响平均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如病种、等候检查时间、科室管理、等候手术时间、医务人员意识和观念、确诊时间、手术风险评估、手术禁忌证筛查、伴随疾病等进行干预。按照常规住院模式,拟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入院后至少需要2 d的时间完善相关的术前检查,待结果回示后,经管医生审核患者检查结果,排除手术绝对或相对禁忌证后预约安排手术,又需要至少1~2 d。而且,针对有手术绝对或相对禁忌证的患者,只能对症处理,在解除了相关禁忌后再次择期入院手术。这不仅增加了科室无效住院时间,而且也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本院院前管理中心成立后,择期介入手术的患者在门诊完善院前检查,结果由院前管理中心医生审核后安排入院、安排手术。并且院前检查的所有费用在入院后均可转入住院费用,享受医保报销,不会增加患者额外的经济负担。筛查出有手术绝对或相对禁忌证的患者,指导患者门诊治疗或专科专治,复查结果正常或可以耐受手术后安排入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而且,通过院前检查医生发现隐匿的高危患者时,会即刻联系患者,并进行相应处理。这一方面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单次平均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对患者进行危险分级评估,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

科室床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患者一般需要7 d左右预约床位,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选择其他医院就诊,导致患者大量流失。积极开展院前检查,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降低到外院就诊的概率,减少患者流失。在减轻床位压力的同时也留住了患者。

平均术前住院时间作为平均住院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医院、科室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科室整体运行水平、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最直接、最敏感的指标[6]。合理缩短平均术前住院时间,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就诊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7-8]。针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开展院前检查,可以节省患者确诊时间、入院后等待检查时间、制定手术方案时间、等待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以筛查出手术禁忌证患者,减少患者的无效住院时间,加快科室床位周转。

综上所述,院前检查及院前风险评估对患者、医院是双赢[9-10]。目前,本院心血管内科针对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开展院前检查已经成熟,所有该病种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完善院前检查。结果回示后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最后与手术医生协调手术日期,由院前管理中心统一安排入院。目前,本院心血管内科射频消融术患者平均术前住院时间已降至为0.86 d,但其他病种目前开展院前检查比例偏小,比如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及起搏器的患者,病情轻重不一。病情危重患者不适宜在门诊完善检查,容易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针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还需加强宣传、宣讲、宣教,通过院前检查,院前管理中心也能发现个别患者隐匿的风险,及时安排入院接受治疗。院前管理中心也会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优化院前检查流程及细节,将各病种介入手术患者院前检查合理化、常规化,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卫生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禁忌证管理中心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漾皮肤管理中心
宸山皮肤管理中心
“证”“症”“征”在医学科技期刊中的误用分析
有关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的几点思考
关于在蒙医综合医院建立慢病健康管理中心的探讨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 viruses from 2009-2013-A sentinel surveillance report from Union territory of Puducherry, India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