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领导视角下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

2018-07-11 07:28雷丽珍朱登盼
中小学德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校长道德

雷丽珍 朱登盼

摘 要 创办特色学校应以建设特色学校文化为核心,而在道德领导的视角下建设特色学校文化更符合当前发展趋势。道德领导的核心是价值共享,道德领导视角下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要求在学校文化建设时融入共享理念,校长的价值引领和教师的价值认同尤为重要。在道德领导视角下,需要从校长的价值引领、教师的价值认同、学生的资源整合和共同体的建设入手,推动特色学校文化的发展。

关 键 词 道德领导;价值共享;特色学校;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4

在以特色发展促学校内涵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校纷纷以学校文化为基础,以挖掘和培育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探索“文化立校、特色兴校”之路。特色学校建设应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是在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教育现实的互动中建构的社会性存在。[1]道德领导视角不仅能够帮助学校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挖掘学校文化,还能推动教师、学生、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形成文化建设合力,有利于文化的巩固和强化。

一、价值共享:道德领导的核心

道德领导打破了学校管理追随企业管理亦步亦趋的形势,打造了真正适应于学校的领导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萨乔万尼在伯恩斯的转化式领导的基础上提出的道德领导。[2]道德领导视域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是基于共同的需要、抱负、价值和信念。[3]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和校长对道德领导的认知还存在偏差,往往认为道德领导即校长在道德品质方面的领导,实际上道德领导是以萨乔万尼为代表的共享式的领导。

(一)概念辨析:道德领导与道德领域的领导

在现有文献中,存在将道德领导(Moral Leadership)与道德领域的领导相混淆的情况。道德领域的领导往往也被称作“道德领导”,是指在道德教育中,领导者以身作则,发扬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起到模范作用,其目的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研究表明,校长可以在专业决策和自我反省等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通过此类领导来实现学生和教师道德成长的目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指道德领域的领导。[4]而道德领导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是指领导者通过价值共享的方式来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推动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领导者在管理中通过对下属的尊敬、激励等形成道德权威,获得组織成员的认可,从而使整个组织形成共同体。“校长的道德领导力是校长动员全校师生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是校长引领学校全体师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及实现积极变革的过程、行为和能力”,校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能够通过共享愿景和引领变革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5]

(二)核心解读:注重价值共享的道德领导

道德领导的核心是价值共享,学者冯大鸣在解读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时提到,“把树立目的作为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树立目的与目标的差异在于目标强调校长的个人作用,而树立目的注重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强调共享。[6]价值共享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要求校长转变身份,主动与教师共享办学理念和目的目标;第二是强调共同体的重要性,校长和教师能够在价值共享的前提下形成合力,为学校发展而努力。道德领导视角下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要求校长能够积极与教师共享文化建设的理念和价值,推动学校共同体形成价值认同,从文化形成的各个阶段进行学校文化建设。

二、价值引领与认同:道德领导视角下建设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性

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校愿景等。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既需要校长的价值引领,也需要教师的价值认同,而道德领导正是从价值共享的角度出发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更有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道德领导的核心是价值共享,在道德领导的视角下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要主动进行价值引领,在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学校愿景等方面进行共享,从而获得教师的理解和认同,在文化建设的凝练提取、培育强化和落实巩固这三个阶段实现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一)校长的价值引领:文化建设的前提

校长的价值引领是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校长需要转变自己的思想,由原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只有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才能够更好地带领全体成员投入到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校长的价值引领是利用道德权威来领导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工作,尤其在学校文化的凝聚提炼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值引领有助于构建文化共同体,形成合力来建设特色学校文化,可以避免校长不愿与师生共享办学理念,或者教师和学生认为文化建设只是校长的个人工作等一系列极端情况的出现。发挥校长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利于全校师生对校长个人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认可和支持,推动学校文化的培育,深化师生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参与,从而使得学校文化得以落实巩固。但是在参评特色学校时,一些校长将文化建设的工作完全交给高校专家甚至社会上的广告文化公司,自己置身事外或者鲜少参与;还有一些校长全靠自己拍脑袋,在众多标语中挑选合适的词汇作为自己的口号与特色,而不去了解本校的历史和基本情况。这些学校未从道德领导的视角来建设特色学校文化,导致校长在文化建设中缺乏价值引领,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不够“特色”。

校长的价值引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在挖掘历史、分析环境、发挥特色中。校长的价值引领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不“特色”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思路,并在学校理念的形成和重构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价值引领是在价值共享的基础上,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工作有一个方向性的宏观把控,推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中来,并能够基于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以及自身的特色,使校长与教师共同进行学校理念的重构。首先,校长的价值引领能够带领教师挖掘学校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教师可在校长的指引下对学校发展的历史进行挖掘和筛选,提取出符合当前需要的核心精神。其次,校长的文化引领能够实现学校文化建设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结合,教师能够根据区域特征打造文化品牌。最后,校长的文化引领能够推动教师积极分析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真正实现特色学校的文化建设。

(二)师生的价值认同:文化建设的关键

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培育强化和落实巩固阶段,师生的价值认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获得师生价值认同的前提是发挥校长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令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不仅能提高师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使所有人都潜移默化地践行文化。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文化培育强化和巩固落实的主力军,其中教师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代表的不仅是学生个体,还包括其背后的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在价值共享的基础上参与凝练学校文化,提取核心理念,宣传学校文化,让学校全体成员了解所提炼出的特色文化,这是一个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内化的过程,需要获得学校全体成员的认同。

师生的价值认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长的价值引领以及师生参与文化凝练的广度和深度,而师生价值认同感不足则很容易导致其在文化培育强化阶段不支持,在文化落实巩固阶段的不参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培育强化是一个衔接的过程,巩固落实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文化本身是一种符号,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其可以外化为一些可测评的指标。而现实中却存在以下两种谬误,即“虚无主义”和“物化主义”。虚无主义是特色文化未深入落实,只存在于汇报材料之中,实际在学校中并无该文化的踪迹;物化主义是指侧重于学校文化转化为外在可显的客观物质层面。教育实践中,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視文化建设,但一些学校建设的是学校文化之形,而非学校文化之神。[7]这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特色文化建设就是虚无主义与物化主义的典型代表。一些学校在校园布置、课室装饰方面均贴上标语、口号,学校的全体师生对该种文化熟记于心,但是在践行时却未依此行事。在特色文化落实的层面出现的这两种谬误,主要是因为学校忽视了学校文化的本土生长性以及特色文化的内涵,师生价值认同不足,因此难以得到学校成员的支持,无法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三、注重共享:道德领导视角下建设特色学校文化的新举措

(一)发挥校长的价值引领作用,做文化建设的推手

道德领导的核心是价值共享,从道德领导的视角出发建设特色学校文化,就校长个人而言就是发挥其价值引领的作用,保障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动力。校长应具有深入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以文化为学校管理的中介,使学校的师生与强有力的文化背景保持一致,并且推动文化的延续。[8]

首先,校长要转变自己的思想,主动营造共享氛围,加强与师生间的沟通,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教师共享愿景,增强师生参与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其次,校长要给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其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校长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中来,对师生参与情况及时反馈,采纳好的建议和意见,并根据参与程度对教师或者学生予以肯定和激励,使教师可以快速看到自己的成果。校长应主动进行愿景共享,激发师生参与文化建设的动机,推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获得教师的价值认同,强化其参与文化建设的深度

信任教师和赋予教师权力、很好地了解员工、进行有目的的沟通是引领学校文化变革的重要措施。[9]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主体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创办特色学校的根本保证。[10]根据道德领导的观点,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切实推动教师对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校长在价值引领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价值共享,推动教师参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从而获得教师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深化其对文化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一,结合本校发展的历史特点、现状和未来目标定位凝练学校文化,使之符合学校的实际状况;第二,积极宣传特色学校文化并将其内化,创造文化培育的良好环境,使学校文化进一步强化;第三,践行学校文化,并据此规范教师行为,推动特色学校文化的落实巩固。道德领导开启了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新视角,摒弃了传统的“校长专断”的做法,利用获得教师价值认同的手段,深化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

(三)整合学生资源,重视多重场域下的文化建设

学校除了教师以外,学生也是学校的一大主体,也是学校文化的受益者和直接反映者,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对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同时利用学生资源,从多个场域建设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具有复杂性,推动学生参与文化建设可以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学生进行研究,从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观点中提取出学校的文化拼图,并且已有研究证实了此种模式的有效性。[11]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代入感,并且可以从学生视角了解学校文化的特点,根据其文化拼图制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除此之外,学生对文化建设的参与不局限于学生本身,每个学生都代表一个家庭,每个家庭又有其背后的社区支持,学校文化建设可以整合学生的各项资源,结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在不同的场域进行文化挖掘和建构。学校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学校自身组织系统,而且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与这个支持系统相衔接的就是学生,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塑造也是家庭、社区与地方文化诉求的产物。[12]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其对学校文化拼图的理解,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发掘凝练学校文化,是在多重场域内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打造文化共同体,形成文化建设合力

在道德领导的视角下进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进行价值共享,使学校的全体成员获得共同愿景,为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一起努力,形成文化共同体。学校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是学校不同主体要合作而非分裂,要对话而非疏离,学校文化建设是共同构筑而非领导建构。

打造文化共同体需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加强相关各方的对话,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注重愿景共享;第二,加强多方合作,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并结合家长和社区的力量寻找本校特色;第三,校长要加强价值共享,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师生更多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文化建设需要各方加强沟通、实现共享,凝结成一个共同体,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道德领导视角下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在转变领导理念、实现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发扬学校良好风格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秦玉友.特色学校:内涵、定位与基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9):29-33.

[2]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丁钢.学校文化与领导[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3):7-11.

[4]Rintoul,Heather M.Goulais,Linda.Vice Principalship and Moral Literacy:Developing a Moral Compass.[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2010,38(6):745-757.

[5]翁文艷.校长道德领导力的提升[J].现代教育管理,2014(09):73-77.

[6]冯大鸣.道德领导及其文化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3):15-18.

[7]周兆海.学校文化建设:内涵探析与新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17-20.

[8]Lumby J.Lead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Issues of Power and Equity.[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2012,40(5):576-591.

[9]Hollingworth L,Olsen D,Asikin-Garmager A,et al.Initiating conversations and opening doors: How principals establish a positive building culture to sustain school improvement efforts[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2017:174114321772046.

[10]李醒东.对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的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74-76.

[11] Bell L,Kent P.The Cultural Jigsaw:A Case Study Exploring the Ways in which Sixth-Form Students Perceive School Culture.[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2010,38(1):8-32.

[12] 刘正伟,黄君艳.规范与个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79-83.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校长道德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跟踪导练(五)(2)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
道德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