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家校共育生态建构初探

2018-07-11 07:28黄笑蕾
中小学德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笔者

摘 要 微信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对于家校共育生态的建构极有助益。科学使用微信的群功能、音视频功能以及“朋友圈”等群功能,能有效建立家校协作的共育生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自媒体;家校沟通;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2

微信是时下最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它集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优势于一体,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高效,因此备受人们欢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微信”平台的互动成为现实。教师通过“微信”平台的互动功能,建构起效和谐的家校共育生态,有助于提升家校合作效力[1]。为此,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引领家校共育健康发展

班级“微信群”让全班家长有了一个网上班级家园,班主任可利用自媒体传递信息快捷、互动频繁等特点,在虚拟组织中指导和服务家长,引领“微信群”积极健康和谐发展。

制订合理制度,引领虚拟家长组织。在新生家长会上,笔者就提出“家校共育”理念,当场创建家长“微信群”,并制订群制度,在群昵称、交流内容、交流时间、管理规则及注意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交流内容限于家庭教育方法探讨、学习问题交流和学习方法分享;严禁透露学生隐私,不准发放广告内容等,如此引导这一虚拟的家长组织健康发展。

关注意见领袖,把号舆论关口。在班级微信群中,总会有一些“活跃分子”,也即“意见领袖”。他们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这些意见领袖的态度很容易左右整个虚拟组织的舆论导向。因此当班级里出现家校矛盾事件时,班主任应及时关注线上的家长舆情,将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及时与家委、家长意见领袖进行有效沟通,以避免谣言滋生,保证家校互动的阳光、和谐。

创建各类“小群”,高效解决突发事件。学校工作繁多,为更好地高效解决各类突发事件,可根据需要创建若干“小群”,如家委群、班干部培养群、朗读群,以及各类特长群、值日群、黑板报编辑部、亲子讲师团群、家访对象群等;同时灵活创建“临时群”——突发事件解决群、各类活动比赛群等。这样就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对象更集中,效率更高,且因各类人群是特定的,因此对不相关的家长不至于造成影响。

二、激发家校共育互动效能

过去,由于传统沟通交流方式的局限,家校共育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而微信强大的音视频功能能带来强烈的“现场感”,对于家校沟通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

“可視对话”增进感情交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职业流动加快,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影响了亲子沟通。而微信强大、便捷的音视频对话功能,可很好地解决这种远程沟通的障碍,方便孩子们与远在他乡父母的日常沟通,更好地助力家校共育,激发人文关怀。例如,在“三八女王节”系列活动后,笔者让班上的“留守儿童”用微信跟远在异国他乡的母亲进行视频或语音通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祝福,并展示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当妈妈们亲耳听到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亲眼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和他们制作的精致贺卡时,个个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事后,家长们纷纷发来微信留言,表达自己真挚的谢意。微信的视频与音频功能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是传统电话语音功能所不可比拟的,尤其在为远隔重洋的亲子间提供交流的便捷性方面,它能发挥巨大的沟通效用。

“四星管理”提升自主学习力。近年,笔者根据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星级大战”游戏,组建了“金木水火”四大星球,每个星球都有各自的首领,即“大天使”,其余的星使们每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负责每天卫生、两操、纪律等常规管理。为发挥“四星管理”模式的优势,服务家校沟通,笔者将该模式迁移到微信系统上,组建了“四星群”,邀请家长配合监督,激活家校共育,提升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力。如为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每天诵读,笔者建立了“四大天使群”,线上线下培训“四大天使”的管理、评价能力——每天让“四大天使”对群成员的诵读进行客观点评,考核记录,每周推荐最佳音视频朗读作品,在教室智慧平台上展演一次,表彰一次。这一模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母语诵读的兴趣,培养了语感,增强了朗读能力,提升了自主学习力。

三、记录家校共育演进历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基于可移动的互联网接入终端的应用软件(APP)层出不穷,这使得微信的诸多辅助功能如“朋友圈”“微信美篇”“微信公众号”等,为家校共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朋友圈”激活互动分享。微信“朋友圈”具有即时发送文字、图片、视频或转发阅读文摘等功能。在家长会上,笔者指导家长用“朋友圈”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向微信好友展示生活、学习的收获,分享快乐,抒发情感,让“好友”相互传阅、点赞,增进情感交流,同时在无形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就感。为了记录家委、家长义工、亲子讲师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美好瞬间,笔者同样选择了微信朋友圈的“明星效应”,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多渠道进行宣传辐射,向更多的人介绍优秀的家长,树立家长榜样,促进了家校共育的和谐发展。

“微信美篇”实现图文展示。为了更好地展示孩子们的活动及学习成果,笔者常使用微信软件中的“美篇”功能,挑选照片、视频,配上文字,再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制作成完整的电子档案,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在笔者指导下,家长们都积极应用微信“美篇”,纷纷展示班级活动和孩子的学习成果,积累了有声有色的电子成长档案,发挥了很好的榜样示范。

“公众号”见证集体成长。为更好地激活家长潜能,体现班级凝聚力,树立班级品牌,笔者根据家长自愿申报,建立了班级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展示班级的活力与文化,把现实的校园生活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创建了生动活泼的“数字化”班级。为了激励家长们相互交流学习,公众号还特设“家长研习”专栏,展示家长学习心得,辐射周边朋友群,让更多的人携手共勉。

总之,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顺应新技术的教育变革,提高自媒体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教师,我们更要树立自媒体素养意识,做好学校形象的代言人,做家校共育生态的积极建构者和维护者。

参考文献:

[1]黄笑蕾.玩转微信,促进家校共育[J].中小学德育,2016(6):45-46.

[2]郁琴芳.家校合作视角下教师新媒体素养:内涵、结构与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5(24).83-84 .

(作者单位: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204)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笔者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