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治疗和药理分析

2018-07-12 12:32田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治疗效果

田芳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治疗和药理。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做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在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的10000份病例处方作为研究案例。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状况,包含药物名称、药物使用剂量、药物使用的方法。结果:16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发生出、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5.0%。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将其划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通过对比分析,异常组患者的年龄、肾功能不全、进食状况、药物剂量数据相对于正常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均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为了更好的保障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临床药师需要掌握药理相关知识保障用药针对性,从而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效果;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5-011-02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临床医护水平的不断提升,头孢类的抗菌药物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越发普遍和广泛,尤其是第三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当中的应用受青睐程度较高,具备低不良反应、对革兰阴性菌具备较强的干预作用等优

势[1]-[2]。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的病历处方作为研究案例探讨治疗效果和药理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做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在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的10000份病例处方作为研究案例。所有处方的选择均遵循随机数字法原则。本研究中所选的处方均包含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1.2 方法 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状况,包含药物名称、药物使用剂量、药物使用的方法。将药物设置日剂量计算法作为依据,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实行计算与统计。其中药物使用频率使用药物总剂量/该药物每天限定使用剂量获得,用药频率数值越大说明该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不同类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剂型、使用频率、销售额度,同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的多项资料以及相关因素等数据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计数的资料应用均数表示,例如(3.1±1.1)。数据之间的对比采取P值检验,P<0.05代表数据之间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剂型、使用频率以及销售额度对比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针剂使用率相对于口服使用率而言存在明显的优势,同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销售额度相对于第二代药物有明显偏低,但是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与第三代复方制剂,数据差异均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不同藥物使用方法 头孢曲松钠:肌肉注射,成年人2至6g/d,每天4次。儿童50至100(mg·kg)/d,每天3至4次。静脉滴注,成年人2至10g/d,每天2至4次。儿童50至200(mg·kg)/d,每天2至4次。

头孢噻肟:肌肉注射,成年人2至4g/d,每天2次。儿童50至100(mg·kg)/d,每天2至4次。静脉滴注,成年人2至8g/d,每天2次。儿童50至200(mg·kg)/d,每天2次。

头孢他啶:肌肉注射,成年人0.5至2g/d,每天1至2次。儿童25至50(mg·kg)/d,每天1至2次。静脉滴注,成年人0.5至4g/d,每天1至2次。儿童20至80(mg·kg)/d,每天1至2次。

头孢哌酮钠:肌肉注射,成年人2至4g/d,每天2至3次。儿童50至100(mg·kg)/d,每天2至3次。静脉滴注,成年人2至6g/d,每天2至4次。儿童50至100(mg·kg)/d,每天2至4次。

3 讨论

第一代头孢菌素虽然具备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力,但是抗菌谱比较窄,相对于革兰阳性菌而言在效果方面更加比较突出,如果根据用药途径实行划分,可以将这一类药物划分为口服类与注射类两种,其中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属于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注射剂,而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属于常用的口服类药物。第二代头孢菌素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发展之后的药物,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有着较高的作用,药理作用当中的β内酰胺酶具备更加突出的稳定性,如果按照化学结果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头霉素、酰胺型头孢烯,临床中酰胺型头孢烯主要有头孢孟多、头孢替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而言,具备不良反应更少、抗菌活性更高的优势。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准确掌握具体的药物用法以及剂量[3]。尤其是在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进行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后的实际症状改变情况进行准确观察,并根据儿童和成年人采取差异性的药物剂量[4]。

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噻肟是当前最为广泛的应用药物,头孢曲松钠具备抗菌谱广的特点,可以抑制较多的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灭杀细菌的疗效[5]。头孢曲松钠当前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于感染、腹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头孢噻肟可以有效的抑制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对于枸橼酸杆菌中度敏感,普通的变形杆菌有着较强的耐药性,其能够和人体的血浆蛋白相结合,但是结合之后的药效比较弱,可以自尿中将二乙酸代谢产物排出,最终将药效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对于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均有着较高的作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抗菌活性并不理想,但是可以有效的抑制炎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活性。

头孢他啶属于全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其具备抗菌谱广泛的特征,对于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均具备较为理想的杀菌效果。另外,对于血药浓度比较高的特点而言,药物不容易和体内的血浆蛋白成分相结合,结合率最高只能够达到17%,临床用药时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性较高。对于肺炎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均具备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于产碱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的抗菌效果也比较理想,对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是对于葡萄球菌的活性不是非常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与肠球菌对于头孢他啶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另外,对于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厌氧菌有着较为突出的抑制性作用,头孢他啶对细菌细胞壁进入到体内之后可以与蛋白相结合之后发生转氨酶酰化,对于细胞壁的合成、细菌中隔等均可以达到一定的抑制效果,可以有效的预防细胞壁粘肽成分发生相互交叉连接的问题,从而实现抑制细胞生成、分裂,促使细菌的长度逐渐增长从而实现溶解或者病死的影响目的,达到杀菌的目的。

头孢哌酮钠属于生物利用率以及抗菌作用都比较强的药物类型,其主要作用与头孢噻肟有着较高的相似性,特别是对于沙雷氏菌、绿脓杆菌等有着较强的抑制效果。头孢哌酮由尿和胆汁排泄,在尿液和胆汁中有很高的浓度,当前临床中主要是针对脑膜炎、腹腔内感染、盆腔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淋病、子宫内膜炎、骨骼以及关节感染等多种疾病类型当中。

综上所述,上述总共分析了几种关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特征以及在临床当中的应用功能原理、途径等,对于不同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为了更好的保障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临床药师需要掌握药理相关知识保障用药针对性,从而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丽庆,黄宇雯.摩根摩根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2(8):1182-1184.

[2]王敏.3种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5):185-188.

[3]李银华.某医院儿科头孢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3):351-352.

[4]朱邦勇,李伟,梁铭,等.纸片扩散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的准确率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14(8):651-653.

[5]徐世英,余兰,曾敬怀.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23(b03):1155-1155.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治疗效果
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分析
江南卷柏的本草考证及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羌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木犀草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美容用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