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07-12 15:10胡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胡慧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时,使用运动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参考组,一组为使用运动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不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显著率64.44%,总有效率为97.78%,参考组患者的显著率为37.78%,总有效率为82.22%。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结论:运动康复护理极有利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恢复,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地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运动康复护理;老年慢性心衰;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5-079-02

引言:

老年慢性心衰是老年人群中极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患者一旦患上该病以后,就会对其正常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患者平时的生活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此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为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研究,我院在对此类患者护理时采用的是运动康复的护理模式,通过对45例患者的护理,取得了极佳的临床效果。具体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参考组,共45例患者,其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14例,年龄范围为60-75岁,平均年龄为(65.54±4.21)岁。心功能为Ⅲ级的患者有27例,为Ⅳ级的患者有18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3例,心肌炎患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例,风心病及心肌病患者14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病患者5例。一组为使用运动康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参考组,共45例患者,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15例,年龄范围为62-78岁,平均年龄为(63.58±4.82)岁。心功能为Ⅲ级的患者有23例,为Ⅳ级的患者有22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6例,心肌炎患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例,风心病及心肌病患者11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病患者7例。这些老年人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均以知情,同时均由我院确诊为慢性心衰患者。除护理干预方式不同以外,其他各方面均无对比意义[1]。

1.2 方法 1.2.1参考组护理 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告知患者在饮食上应该以维生素含量较高且含盐量较低的易消化食物为主。在手术期需要注意睡眠合理充足,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记录患者每天的进出水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2]。

1.2.2研究组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运动康复护理的模式,首先对于心功能为Ⅲ级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移步以及床站位进行干预告知,督促其在平时反复练习,每次练习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4次/d,患者最开始主要是在床上活动,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患者的活动范围由床上转移到床下,再逐步转入到病房内行走,同时做好对患者饮食上的指导工作,對于一些简单的生活,鼓励其独立完成,以使病情逐渐恢复。对于心功能为Ⅳ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记录好患者卧床休息的具体时间,对患者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每次练习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4次/d,仍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患者的活动范围由床上转移到床下,再逐步转入到病房内行走,每次的时间可以维持在15min左右,3次/d。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进行洗漱以及饮食等,密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通知临床医师进行治疗[3]。

1.3 观察指标 使用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以后,在对护理人员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时,主要指标有三个,显著:患者经过护理以后,症状已经基本消失,心功能恢复改善Ⅱ级或者已经达到Ⅰ级。有效:患者经过护理以后,多数症状已经消失,心功能恢复改善Ⅰ级。无效:患者经过护理以后,所有症状均未消失,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研究分析中,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14.0,采用X2对计数的资料进行检验,用t对计量进行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使用P值来分析。

2 结果

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以后,其护理效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上表的观察可以得出,使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78%,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参考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2.22%。研究组明显优于参考组。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衰是在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且临床症状较多,直接影响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由于该病的发作伴有随机性,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平时的护理工作,我院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的是运动康复护理模式,为了研究该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同时选择了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参考组,本次研究表明,使用不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显著率64.44%,总有效率为97.78%,参考组患者的显著率为37.78%,总有效率为82.22%。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所以可以得出,运动康复护理极有利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恢复,有着极佳的护理效果,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地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上应用推广[5]。

参考文献

[1]熊丽丽,张颖,苏增锋,等.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效果中的评价与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44-1446.

[2]陈建华,陈春华.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4):1757-1758.

[3]冯文贞,吴超锋,陈敏东.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6):470-472.

[4]俞海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 2017 ,27 (28):25-25

[5]徐丽芹.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6(27):279-279.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