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价值分析

2018-07-12 08:46刘艳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临床价值老年患者

刘艳艳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将其设定为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SAS、SDS评分,便秘发生率以及会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相应方式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和便秘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患者便秘的发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 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5-092-02

心肌梗死是由于机体心脏长时间处于缺氧缺血状况而导致心肌细胞出现坏死,从而使得机体心肌灌注的供需失衡[1]。老年重症心肌梗死并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患者的病情很容易被漏诊和误诊。有资料显示,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积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疾病预后[2]。本次研究就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将其设定为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0~83岁,平均(73.9±4.7)岁,病程1~20年,平均(6.1±2.7)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2~84岁,平均(74.3±4.9)岁,病程1~18年,平均(6.0±2.9)年。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自身的病情较为严重,加之多合并慢性疾病,因此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其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心理疏导;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疾病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提供家庭支持,由此使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得以增强。(2)并发症护理:重症心肌梗死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为了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对各类并发症的特征进行熟练掌握,同时需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括血压、心电图、尿量、呼吸、脉搏等,从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注意不可刺激患者的情绪,同时告知患者家属不可刺激患者,与患者争吵,从而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若患者心电图出现频率较高的成对或成串室性早搏,则提示其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若患者出现咳嗽症状,同时痰液表现为粉红色泡沫样,或其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则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抢救;(3)便秘护理:护理人员不但需要对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同时还需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工作,告知患者多采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进行食用,同时饮食要清淡、盐分含量低且营养丰富,要禁烟禁酒,鼓励患者多休息,从而使其机体状态保持良好。若患者的病情能够保持稳定,则可指导其开展床上或床周运动,从而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便秘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SAS和SDS各包括20个条目,SAS临界分值为50分,SDS临界分值为53分,得分越高则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_x±s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便秘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50.00%(20/40),低于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15.00%(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68,P=0.001);观察组满意22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满意11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为72.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40,P=0.006)。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理念,是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的针对性预防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也与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4]。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根据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其开展心理干预,增强其疾病治疗信心,提升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并发症预防护理尽可能减少诱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在并发症发生的初期及时通知医生为患者开展救治处理,尽可能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便秘预防护理通过饮食指导,从而减少由于便秘而导致的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患者便秘的发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连献杰.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2):53-54.

[2]王英华.营养护理干预在C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醫学,2016,22(33):141-142.

[3]邢洁,李亚洁.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期的应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4):190-191.

[4]王霞.急性多部位重症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2):25-27.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临床价值老年患者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