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碧血,一段柔肠
——了凡其人其诗初探

2018-07-12 08:12祁丽岩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州510665
名作欣赏 2018年15期
关键词:吾爱李白诗词

⊙祁丽岩[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州 510665]

提起了凡这个名字,在当今的文学评论界应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迄今为止,还很难在学术期刊上搜索到有关这位诗人的评论文章,作为2015年“诗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网络诗人,这无疑是不小的空白。与这种默默无闻有着强烈对比的是了凡这个名字在网络诗坛的备受瞩目,在拥有十万会员的“诗词吾爱网”,了凡的个人空间可以看到粉丝如云、频繁往来、热闹非凡的景象,一旦有新作发表便被火速围观,作品很快登上人气榜榜首。作为从网络上崛起的一颗诗坛新星,了凡和近些年网络上出道的许多作家诗人一样,并不仅仅满足于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在创作一年多之后便开始走向纸质媒体,先后在《诗刊》《诗潮》《文学报》《文汇报》等刊物上发表诗词数百篇,2015年8月出版了诗集《半坡烟雨半坡风》。自2013年始,了凡连续三年被国家级诗歌类权威刊物《诗刊》“方阵”聚焦,发表专栏作品,这足以看出了凡诗词的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不仅受到网络粉丝们的追捧,更受到诗坛的充分认可,这样一位在当代诗坛刚刚崭露头角却有着无限潜力的诗人无疑有着非常广泛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了凡其人其诗入手,通过对他自身的经历、气质、品格等的考察来知人论诗,通过对他近几年诗词作品的宏观梳理和具体文本的细致解读来探讨其诗词创作的基本风格和大致走向,以期填补批评界的空白并为后来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

一、了凡其人:才子气质、赤子情怀、英雄理想

“凡也六零后,枉度几春秋。满身尘垢,白衣皆染不知羞。曾惯怜花珍帚,未识浮云苍狗,应笑慕风流。方觉轻狂够,万念一时休。妄成功,空走秀,感沉浮。问杯中酒,千钟能否解微愁。难保吾身独守,堪慰愚心依旧,何羡觅封侯。还待归来就,一叶小扁舟。”(《水调歌头·凡也六零后》)①这首发表在《诗刊》2014年1月的《水调歌头》可以说是了凡的自画像。了凡,本名徐非文,现为上海长兴岛渔港有限公司总裁、副董事长。了凡早年在大学时代就已经荣获了全国性的现代诗比赛二等奖,在当时上海高校是小有名气的才子。大学毕业后,先后做过公务员、律师,之后下海经商,毕业二十年间从未写过诗,直到2012年的2月14日,在这一天,了凡在上网时偶然发现了“诗词吾爱”这个大型古诗词网站,于是注册为会员,开始了古诗词创作,在这里,才华横溢的了凡如鱼得水,日夜勤奋笔耕,与诗友唱和往来,思如泉涌,佳作频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便成为该网站一颗耀眼的明星,被众多粉丝奉为偶像。刚刚涉足古典诗词领域不久就在数万人的古诗词网站脱颖而出,这足以证明了凡非凡的才子气质与令人艳羡的诗词天赋。

与才子气质相比,在了凡身上体现出来的更为可贵的品质是赤子情怀。了凡的诗词题材非常广泛,国事、家事、天下事皆可入诗入词,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一虫一鱼信手拈来,爱情、亲情、友情随心剪裁。真正体现出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②。无论哪种题材的作品,都可看出了凡的一腔热血,一段柔肠,一颗至情至性的赤子之心。正如他的一首词《行香子·筏庵何处》所写:“几世轮回,几度沧桑。堕红尘、苦海茫茫。一丝念想,一寸明光。愿天难老,情难绝,恨难长。筏庵何处,风中津渡。瘁此生、来觅舟航。一腔碧血,一段柔肠。唤花无缺,人无怨,爱无疆。”③这首词正是诗人对人间美好情感的深切呼唤,是诗人真挚感情纯美理想的自然流露。另一首绝句:“风雨初来夜已迟,幽幽似我别君时。声声如诉还如泣,送我情长一段诗。”这是了凡因商务赴美在西雅图写的一首诗,不难看出,这首诗笔端流淌着的脉脉深情,那种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浓浓相思,发自肺腑,触动人心。细读了凡的诗词会发现,在他风花雪月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是对祖国深入骨髓的热爱,这是诗人坚不可摧的信念,对于诗人来说,祖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精神的归属,这种精神已经融入血液,植入灵魂。因为热爱,所以忧心,“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了凡常说的一句话,了凡将这种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融化到他的诗词中,于是便有了“难弃双全忠孝梦,苦寻兼济国家方。庙堂林下忧无数,寸大诗心总断肠”(《七律·次韵答路村叔》)④这样的诗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显然,从上文“苦寻兼济国家方”的诗句中可以捕捉到了凡以天下为己任的拳拳报国之心。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了凡不仅有着正统的爱国思想,更有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2012年4月他在“诗词吾爱网”的个人空间发表的一首现代诗《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与妻书)》便是这种英雄理想的最早体现:“我不敢乞求你的宽恕/我这百无一用的书生/真的不想/做什么盖世的英雄/可是天下的兴亡/真的需要/我这样的一个匹夫/去以他满腔的碧血/做阳光下的挥舞/因为这可怜的睡狮啊/需要用血/来激起愤怒。”在此诗中了凡以林觉民的视角和口吻进行创作,完全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化身为林觉民抒发自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雄心壮志,诗人在创作中浑然忘我,三次落泪,可以看出林觉民的形象正是诗人心中理想的英雄形象,诗的表层话语虽是指向历史,深层却是观照现实。现实虽然早已远离了硝烟,但仍然有着种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诗人不可能无动于衷,时代呼唤英雄,时势造就英雄,于是了凡在他的词中也塑造了英雄:“望定江东,不过江东。向人间、马到成功。别姬容易,屈节难从。任楚歌起,楚歌落,自从容。匈奴未灭,天下何公。猛回头、血雨腥风。乾坤不变,世界堪同。但为吾民、为吾国,是英雄!”⑤(《行香子·英雄》)诗人对历史对现实有着深切的感悟,感悟的根源就在于诗人内心深处所蕴藏的爱国主义思想,实际上了凡诗歌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凝结与升华。

二、厚积薄发:耕耘五载,吟咏四千,诗成三步

了凡从事古典诗词创作虽然是近几年的事,但是古典文学文化的熏陶却是从童年时期就开始的,了凡的父亲早年在高校专门教授音韵学,对古典文学颇有研究,这种深厚的家学影响本就是潜移默化的,再加上徐老先生在了凡十来岁时就亲自教授他创作古典诗词,尽管了凡当时正处于叛逆时期,一度排斥古诗词创作,私下痴迷于现代诗,但是这段时期的古典文学熏陶和积累对他后来的古典诗词创作仍然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精神分析学家们认为:“早年的儿童时期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出生后,我们一直保有最初五年的生活经验,只不过我们没有根本地认识它罢了。按弗洛伊德的意见,一个人一生中较迟发生的事,不论他们看来多么重大,都不能抹杀那些早期的影响力量。”⑥因此,了凡今天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古典诗词如痴如醉的迷恋,最初的感情孕育和兴趣培养归根结底都源自其特有的童年经历。父亲对他的早期古典文学启蒙教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播下一颗诗词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便会生根发芽,进而在阳光雨露的抚慰和滋润下迅速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当然,只有童年的启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厚积方能薄发。

2012年了凡在“诗词吾爱网”注册之后便一头扎进古诗词这个浩瀚的海洋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拼命地阅读和创作古诗词,在往返公司的车上,在和客户谈判的间隙,在处理商务的旅途中,在开会前的三五分钟……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都成为了凡与诗词约会的时间,于是高产便是理所当然的了,仅2012年一年便创作诗词1600多首,到2017年11月,五年共创作四千多首诗词。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其速度也是惊人的,了凡是有名的“快枪手”,几分钟就可以填一首词写一首律。“谁唱大江东去,欲占风流千古?呼将出,待千钟饮我,诗成三步”,这是他在《喜迁莺·说梦》中的句子,虽是“说梦”,但实际上“诗成三步”已经是一个可以触摸的现实,了凡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几步之内唱和了一首朋友的五律。耕耘五载,吟咏四千,诗成三步,如此旺盛的创作力与了凡对诗词狂热的爱恋是分不开的,在“诗词吾爱网”,凡是与了凡相识的诗友都知道了凡是个“诗疯子”,但为诗狂,为诗词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乃至巨额的财力。2013年,当“诗词吾爱网”因资金缺乏难以为继的时候,了凡慷慨解囊投入百万之资挽救了网站,在危难之时接手网站成为“诗词吾爱网”的掌舵人,为自己热爱的诗词以及诗词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

三、博取众长:李白之风、纳兰之魂、苏轼之骨

纵观了凡的创作,浪漫主义是其最典型的风格,尤其是早期的创作,2012年4月5日发表于“诗词吾爱网”的这首《鹧鸪天》是了凡前期的代表作:“望月楼前老寺东。半坡烟雨半坡风。瀑云飞卷渊亭立。水雾环流小径空。红炉沸,绛茶浓。两三僧侣几棵松。一盘云子春秋乱。林内啼莺林外钟。”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了凡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从这首词开始,其浪漫飘逸的风格初步形成,之后一发不可收,在短短一年间创作的一千多首诗词,大都属于这类风格,“披些春色可归去,弃尽功名皆看空”(《鹧鸪天·且共斜阳听晚钟》);“山叠翠,水如蓝,又是人间三月三。坐定烟波闲一日,钓风钓雨钓江南”(《捣练子·钓风钓雨钓江南》)。这些词句或歌咏自然或感悟人生,明显承袭了李白飘逸奔放,出尘脱俗的浪漫主义传统,挥洒自如,汪洋恣肆,想象奇特,意境空灵。不仅仅是飘逸奔放,甚至李白的“斗酒诗百篇”的豪迈也被诗人承继。了凡的作品中,与酒相关的词句俯拾皆是,“酒、醉、饮、斟、酌”等成为了凡诗词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关键词:“饮尽黄昏酒一坛”(《江城子》),“风且住。眺东海。醉东坡”(《行香子》),“柴门无锁纳清虚。斟尽老屠苏”(《巫山一段云》),“对饮无俗客,酒空诗未阑。相约梅熟后,再赋百十篇”(《甲午立夏夜与恭震、九千夜饮有赋》)……几乎是无酒不成诗了。了凡的诗词之所以受到李白诗词的深刻影响和他对李白的热爱崇拜有直接关系,了凡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表达过他对李白的仰慕之情,而一首《咏李白》的七律更是用诗的形式予以歌颂:“葡萄美酒斗三千,唱尽人间五岳天。醉饮庐山飞瀑水,狂书白帝彩云笺。临渊捞月随心赋,破浪乘风济海篇。玉杖高歌骑鹤去,翩翩浊世谪诗仙。”(《七律·咏李白》)从诗中足以看出李白在诗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与李白不同的是,了凡在浪漫飘逸之外更多了一种寂寞,一种忧郁,一种苦痛:“薄情日月催人老。悴损风流少。叶红如火半山枫。欲去还难愁煞这悲鸿。”(《虞美人》)“夜方长,人不寐。握手西风,流尽伤情泪。长梦醒来知梦碎,辗转春秋,消得心憔悴。”(《苏幕遮·饮到瓯空》)“两鬓白茫茫,半是秋思半是霜。写罢锦书谁与寄,行行,雁字成行泪两行。”(《南乡子》)……在诗人的笔下,有悲秋之愁、有伤情之痛、有相思之苦、有别离之恨,千愁万绪道不尽、剪不断,读着这样的诗句,不能不让我们想起清代那位多愁善感、自伤情多的纳兰容若,一样的敏感,一样的孤独,一样的性灵,一样的痴情。然而了凡毕竟是“了凡”,既能够纵身在滚滚红尘中深刻地体味人生的种种无奈种种苦痛,同时又能以超越世俗的眼光站在高处俯视人间的悲欢离合,于是,便又有了苏轼的豪放与从容态度:“已张梅骨,何惧严冬。任沧桑变,阴晴换,对从容。”(《行香子》)“几度夕阳红,霞蔚云蒸染碧空。莫道黄昏天欲晚,从容,烂漫黄昏韵正浓。”(《南乡子》)这里,频繁出现的“从容”成为了凡诗词中的另一个关键词,简单的一个词有着极丰富的意蕴,它实际上彰显的是一种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从李白到纳兰再到苏轼,可以看出诗人心灵的轨迹和丰富的个性。了凡作为上海有名的企业家在商场已经摸爬滚打了二十年,商场如战场,这二十年自然经历了无数的血雨腥风,历尽了重重磨难。这些磨难既成就了了凡的坚强个性,同时又成就了了凡的诗词创作,他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然而巧妙地融入到诗词之中,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饱满而立体的诗人自我形象。其中最完整最精练的是这首《临江仙·孤萍》:“哪管摧眉俯首,任他宠辱难惊。人间何处不阴晴。百年唯寂寞,无意赌输赢。淡泊许因漂泊,有情未必多情。平生浪迹一孤萍。眼前分水路,身后落花声。”这是一个直面惨淡人生,永不言败的形象,这是一个独守寂寞不愿与他者同流合污的形象,这还是一个浪迹天涯淡泊名利的形象,这更是一个重情重义洁身自好的形象,这首词可以说是了凡四十多年人生经验、个人修养以及精神信念的高度概括,可谓是句句铿锵,掷地有声。

如果要给了凡的创作划分阶段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浪漫飘逸是其主色调;自2013年始,了凡的创作中更多地植入了现实元素,体现出一种现实入世的风格,更多地关注现实,忧国忧民,在浪漫飘逸的底色上浓墨重彩地涂抹了一些或明亮或暗淡的粗犷线条。了凡的创作不仅以他惊人的数量、惊人的速度取胜,更以他浪漫的风格、优美的意境和直面现实的视角取胜,他以浪漫主义的书写方式缔造了一个或优美或崇高,或婉约或豪放的艺术世界,这样的一种高雅在如今到处弥漫着庸俗和萎靡之气的当代文坛无疑更为可贵。同时了凡又以一个诗人的悲悯情怀走进了广阔而蕴藏着无限丰富性的现实人间,展示了一个或庸常或浮躁,或无奈或苦痛的现实世界,对人民的生存现状感到深深的忧虑,对国家的未来给予深切的关注,充分体现出一个诗人所应有的人文关怀。作为一个企业家的了凡是成功的,而作为一个诗人的了凡虽然还不为文学界以及批评界所熟知,但是在传媒极其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微信时代,他的作品早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目前已经拥有一批相当稳定且数目可观的接受群体。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了凡以及他的作品会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也会逐渐走进文学界以及批评界这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走进更多诗词爱好者的期待视野,从而在众声喧哗的诗坛独树一帜,占有一席之地,这是诗人的理想,也是古典诗词生生不息的希望。

①③④ 了凡:《了凡诗词选》,《诗刊》2014年第1期。

② 张燕婴:《论语——中华经典藏书》(《论语·阳货》),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5页。

⑤ 了凡:《半坡烟雨半坡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16页。

⑥ 〔美〕约瑟夫·洛斯奈:《精神分析入门》,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1-29页。

猜你喜欢
吾爱李白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浅尝蝶恋花?翠薇(外两首)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走过春天
倒下的那一刻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