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7-12 02:06张晓芹史海燕
关键词:乙组甲组状态

张晓芹,史海燕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1.心内科;2.儿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危险性较大,会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降低其身心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致死。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近期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纳入本次实验,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30例。甲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8岁,平均(65.5±4.0)岁。乙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79岁,平均(65.9±4.3)岁。经分析,甲、乙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乙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给予随机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用药,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根据患者情绪状态对其实行心理疏导,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强调良好心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给予其安慰和鼓励,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有耐心和亲和力,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运动指导:需根据患者病情指导进行各项运动,以提升其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需控制运动强度。③饮食护理:嘱咐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热量、低盐分、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④睡眠护理:需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嘱咐其保持充足的睡眠,指导其选择合适的休息体位,对睡眠质量不佳者可给予相应的护理。⑤细节护理:需保证病房干净、整洁,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注意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并进行放松训练;给予患者恰当的用药护理,以提升其用药依从性。

1.3 评价标准

比较甲、乙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得分以低者为佳。

比较甲、乙组患者生活质量:采取QOL生活质量测评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得分以高者为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后,甲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乙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心理状态组别 n生活质量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甲组 30 54.1±6.3 41.0±5.1 55.3±5.9 42.2±5.7 64.5±5.0 83.3±6.2乙组 30 54.6±6.5 48.2±6.2 55.9±6.2 49.8±5.3 63.8±4.9 70.9±5.5 t 0.303 4.912 0.384 5.348 0.548 8.195 P 0.763 0.000 0.702 0.000 0.586 0.000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病多发于老年人,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三类,其临床症状各不相同,但均会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需尽早进行治疗。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护理服务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主张高度重视患者的护理需求,为其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以促进其病情的康复[1]。

常规的护理模式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高要求。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对其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2]。本次实验表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的情绪,其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并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且上述指标均优于单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本次实验结果类似于张玉莲[3]的研究结果。

可见,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状态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