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018-07-12 02:06马旭莹
关键词:口服液胆红素血症

马旭莹

(无锡锡山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1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中常见的疾病,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高胆红素血症如果持续发展,则导致新生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形成新生儿脑瘫等不可逆转的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向前发展,避免患儿预后不良,是新生儿科医生首先要考虑的治疗思路。在本次研究中,选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探求其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03月我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80例,胆红素经检测近高于12.9 mg/dl,血清胆红素的值符合《新生儿科学》中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80例患儿中,其中男性新生儿42例,女性新生儿28例,年龄为(34~42)周,平均年龄为33.1±1.1周,病程为(10±2.3)天。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中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口服其他退黄的中药,同时联合使用肠道益生菌;治疗组患者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使用肠道益生菌,两组患者的肠道益生菌选用的培菲康活性菌散剂。治疗一个疗程后,抽血复查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判断用药的临床疗效。

1.3 临床疗效的判断

治愈标准: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标正常,经检验胆红素值小于12.9 mg/dl,有效标准: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已经好转,但尚未达到正常值,皮肤粘膜黄染基本消退;无效:治疗一周后,血清胆红素,经皮测的胆红素指标,以及皮肤颜色并没有明显改变,逐渐有加重的趋向。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下表中的两组数据可知,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比。(P<0.05),两组之间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高胆红素血症分为两种,一种为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一种为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目前前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但目前研究证明,发病机制是可能与胆汁的分泌率,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率,肝细胞内胆红素的结合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新生儿的肠道中并没有细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阝一葡萄糖醛酸苷酶,当患者出现肠道营养吸收困难时,胆囊分泌的结合胆红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从而阻断了尿胆原的形成,使得粪便不能够及时的排出体外,粪便在体内淤积从而引起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持续增高,干扰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从而诱发了胆红素脑病,使得患儿智力,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因此,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早期进行干预,对于患儿尤为重要。

茵栀黄口服液是由我国传统中药方剂茵陈大黄汤变更而来,主要用于湿热较重导致的黄疸,茵栀黄口服液也是由茵陈,栀子,大黄,为主药,以金银花等药物为配药提取的有效成分的纯中药的制剂。其功效是解毒,清热,利湿退黄,即是成人黄疸常用药物,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用药物。联合肠道益生菌使用,减轻了口服药物的副作用,主要使用的益生菌为培菲康,临床上也被称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含有丰富的肠道活菌BLE,长型双歧杆菌分布在结肠,嗜酸乳杆菌分布在盲肠,粪球菌分布范围较广,三个菌群之间在肠道合理搭配,修复肠道内环境,增加对肠道的保护。

本次研究发现,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具有退黄,清热,利湿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患儿的肠道菌群起到作用,保护了患儿的胃肠粘膜,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口服液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听话的小瓶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