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社之进,助力大局之进

2018-07-12 02:17徐颢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4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高质量

文·图/本刊记者 徐颢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社局局长杨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

2018年两会期间,就业、人才培养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许多代表委员倾心热议的民生之重。这些问题,既是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也是新时代要解决的老难题。在今年人社系统内的全国人大代表中,本刊记者“追踪”天津市人社局局长杨光和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且听他们畅谈在新时代下如何回应“新命题”,破解“老难题”,如何以人社系统之进,助力发展大局之进。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全国两会对就业问题十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这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此外,还将城镇调查失业率首次纳入预期目标,这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就业状况,成为民生领域的一大进步。

鉴于目前天津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任务艰巨。杨光认为,未来必须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政治责任和首要任务,促进就业更加充分。具体措施包括: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妥善安置国企混改和去产能企业富余职工,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确保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抓手,以技能提升改善就业结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戴元湖则提出,让广大百姓的“钱袋子”更快鼓起来,最根本的是要靠扩大就业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工资性收入;最关键的是鼓励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因此,需做好“加减乘除”法:“加”法,就是把产业升级和提升就业质量结合起来,强化技能培训,推动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直接增加工资性收入;“减”法,是要减少群众在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不断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切实减少群众医疗费用支出;“乘”法,是要释放创业创造财富的巨大潜力,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除”法,是要去除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扫除百姓增收的各种体制障碍。

以高质量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李克强总理在提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再次强调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等。天津,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在高速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也怀揣着新的理念和举措。

但天津同时也面临人才方面的矛盾与问题: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优同时并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未来,天津将聚焦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供给,具体从三个层面着手。

首先,加快引育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好“引育高端人才八项措施”,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促进“天下才天津用”。

其次,加快建设企业家人才队伍。企业家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一方面,全力支持条件好、潜力大、后劲足的企业家尽快成长。积极推荐优秀企业家参加国家和本市重大人才工程评选。另一方面,鼓励大众创业,培养企业家队伍新生力量。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每年在全市选聘100名优秀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实施“传、帮、带”。

第三,加快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方面,用人才“绿卡”集成公共服务。依托已发放的4.36万张人才“绿卡”,完善金融、交通、医疗等服务功能,让各类人才“一卡在手、畅享天津”。另一方面,用产业园带动市场化服务。今年天津将建设一所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聚集一批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形成人才产业化发展集群。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人社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

对此,戴元湖说,首先,江苏需聚焦重点群体,切实织密保障网眼。顺应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把握就业新的增长点和就业形态的新变化,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法定参保对象能保尽保。特别是要完善最低缴费基数确定机制,落实社保补助政策,全力帮扶低收入困难群体参保。加强与工商、税务、公安等多部门的合作,健全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将新就业形态的从业单位和人员尽快全部纳入参保范围。

其次,深化制度创新,健全多层次保障机制。要着力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高水平养老保障的需要。

再次,突出高效便捷,提升社会保障经办服务效能。大力推进“互联网+社保”建设,打造“便捷社保”,推广网厅一体化的服务新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服务协同并进,满足参保人员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杨光说,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未来天津人社部门将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为重点,加快实现“全民社保、人人享有”。另一方面,在完善社保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措施调整,逐步缩小群体间、城乡间的待遇差距,促进制度公平和发展可持续。

建设适老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14处提到了“养老”。江苏作为人口大省,养老压力自不待言,戴元湖对于目前全省养老金收支现状以及养老保险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

戴元湖认为,目前江苏社保基金收支在保持“收大于支、结余增长”的同时,还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基金收入增速在放缓,但是基金增量并不减。2016年五项职工保险基金的收入是3358.2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240.4亿元。2017年社保基金的收入达到3697.8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339.6亿元。二是基金的支出呈刚性增长的态势,但是增幅在放缓。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来说,2017年支出2206.5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0%,但是比2016年的增幅下降了2个百分点。三是基金积累在持续增加。2017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是2505.5亿元,支出是2206.5亿元,当期结余是299.1亿元,累计结余是3665.5亿元,累计结余资金可以支付19.9个月,所以确保发放是没有问题的。

同时,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近几年,江苏投入1000亿元社保基金开展委托投资运营,使基金保值增值。此外,各级财政也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2017年对社会保险的支出达到809.6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7.6%,比上一年增加了2.6个百分点。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占比并不高。参照美国、德国、日本,财政社保支出占比都在20%以上,戴元湖认为江苏省的养老金收支有潜力、有空间。

下一步,江苏省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其次,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调整完善省级统筹制度,强化基金统筹共济能力。第三,抓紧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尽快研究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具体举措,使养老保险基金“蓄水池”越来越大。

而对于广大退休人员非常关心的提高养老待遇水平问题,戴元湖表态,首先,继续强化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政策宣传,引导参保人员以此提高基本养老金初始计发水平。其次,继续统筹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合理增长。第三,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让参保人员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一份养老积累,进一步提高退休后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基金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