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门拉手造型创新设计探究

2018-07-12 03:15柳露萌宫艺兵LiuLumengGongYib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6期
关键词:门环中式寓意

■柳露萌 宫艺兵 Liu Lumeng& Gong Yibing

(1.2.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门拉手在中国古代被称作门环,它不仅包括门上用于敲门和推拉门的圆形或其它形状的环,还包括支撑圆环的装饰性底座——“铺首”,因此被称作“辅首衔环”。门拉手作为建筑门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实用物件,它由最初单纯的防御功能转化和延伸出象征等抽象含义,正是基于这样的演化过程,门拉手逐渐由实用物件转化为兼具人文精神和艺术鉴赏价值的多功能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要求门拉手不仅有保护私人财产的作用,更希望门拉手以“装饰品”的作用呈现在建筑空间内,因此催生了新的造型和技术手段。但现代仿古中式门拉手的造型往往只体现了传统图案的“形”,没有传其“意”,造成整体效果空洞、表面化。本文首先对传统中式门拉手造型的表现手法的深层研究,再从繁冗复杂转变为简洁大方的造型设计,来提高门拉手产品外观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 传统中式门拉手造型的表现手法

门拉手的原型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传说“门环”最初以蠡的形状来象征牢固[1],蠡在古代即为螺,后来以面目狰狞的椒图形象取代了螺蛳,威严并且具有更强的震慑力[2],经过历代发展,更多的吉祥物被引用来作“辅首”的造型。门拉手的造型取自各种吉祥图案,包括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器物和文字等[3],其本身造型及表面装饰中的纹样更是涵盖了传统的大部分纹饰,如福字纹、莲花纹、如意纹、龙纹、鱼纹、钱币纹等等诸多吉祥装饰纹样[4]。这些纹饰的表现手法运用象征、寓意、谐音、比拟、文字等,题材运用神话故事、民间谚语、吉祥语等,意图将造型图案和吉祥寓意结合,并赋予事物吉祥如意、消灾免难的内涵[5]。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不仅可以使门拉手造型主题突出,构思巧妙,也能体现中国古代特有的民族风格和语言。

1.1 象征

象征是借助某一事物的颜色、形象或生态习性,以表达另一物体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辅首衔环最多采用的造型之一是椒图(图1),以立体浮雕的形式呈现出来,传说龙生九子,其一为椒图,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数量多、权贵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唐代之前只有官府和庙宇才能使用门环装饰,宋代之后门环门饰才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的宅邸中[6],除体现房屋主人尊贵的地位之外,人们之所以选取椒图用在门上,因为椒图形似螺蚌,在遇到外界侵犯之时紧闭其口,除了取其“紧闭”之意以求平安,还因为椒图面目狰狞,能够驱邪避害,看守门户。因此椒图的形象一直被作为中式门环的象征,至今仍沿用在中式民居建筑中。

1.2 寓意

寓意在于借物托意,“以意造形,以形表意;一形多意,形简意赅”,我国向来有这种以形表意的造物传统,中国古代门拉手在发展进程中逐渐与吉祥文化密不可分,这种形与意的融合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甚至到了形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中式传统门拉手规则类造型主要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可以理解为古人相信“天圆地方”说,和“无规矩何以成方圆”。西汉哲学家杨雄在《太玄g玄璃》中说:“圆则杌棿,方为吝啬”,意思是说天圆会发生变化与运动,地方则为内敛静止[7]。古人评判君子的标准也是“外圆内方”,意思是在外要审时度势,对内坚持原则。而方圆结合的门拉手造型(图2)在审美上较协调,方形的门和圆形的辅首,方圆一体,阴阳调和,张弛有度,也可以理解为圆倾向于“祈福”,方则倾向于“辟邪”。

■图1 椒图辅首衔环

■图2 “方圆结合”的中式门环

■图3 清代蝙蝠形家具拉手

■图4 莲花纹门拉手

■图5 寿字门拉手

1.3 谐音

明代在继承前代图案的同时,创造了丰富的谐音和寓意图案,借字的同音或近音表达另一种含义,例如“鱼”与“余”谐音,“余”又有“富裕”的意思,因此鱼形门环具有年年有余、生活美好的寓意,“蝠”与“福”谐音,故蝙蝠图案的门拉手表达了人们祈求多福的愿望。将两种或多种纹样组合起来也可以产生新的寓意,如莲花和鲤鱼,为连年有余;金鱼和海棠,则为金玉满堂;蝙蝠和云,意为福从天降等[8]。这种谐音图案之间产生的多种组合不仅应用在门饰上,家具、服饰等方面也有所体现,例如清代家具上的蝙蝠形状的拉手,以对称的形式呈现在门柜上(图3),寄托了幸福美好的寓意,并展示出中华传统图案之丰富。

1.4 比拟

比拟是运用拟人或拟物的方式,将物体的特征展现出来。例如莲花自佛教传入我国,成为佛教的代表,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常以独立或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在佛教建筑或各种器物上用做装饰图案,在门拉手上以俯视的角度、对称的形式呈现,或以抽象的莲花形状作为柜门的辅首(图4)。同样运用代表“繁荣昌盛”的牡丹、代表“权威”的龙、凤、狮子、寓意“平安”的葫芦、元宝、钱币等比拟的表现方式在门拉手上做装饰造型。

1.5 文字

直接采用文字做装饰图案用在器物上,也是传统中式门拉手采用的表现方式之一。例如“寿”字纹、“喜”字纹等(图5),文字不同于其他表现形式,它并非来自自然中某一事物的形态,而是在不违背文字造型的前提下形成抽象的艺术形象。由于文字字体风格迥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代表了某种固定的主题,用在造型设计方面能充分体现门拉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将文字的含义与书法的形意结合,能够使门拉手展现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视觉美感。

2 中式门拉手造型转化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以今为主。传统是过去的延续,现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古今相融总是在矛盾中进行,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与现代相加,而是在对传统进行深刻理解上的融合。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传统中式门拉手,在造型上能够投射出“中国元素”的影子,只是点到为止,并非浓墨重彩的堆砌出复杂的线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此可见传统造型向现代化转化的重要性。

2.1 传统形态符号的重构

符号的形成与产生受到文学、艺术、宗教等多方面影响,传统图形符号的背后是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尽管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基于相同的哲学理念,不同形态的符号还是有着广泛容易被接受的大众基础,唤起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广泛联想。例如花卉纹样运用在门拉手造型中的例子很常见,因为花卉柔美的线条与门拉手简单的外形结合给人带来心情上的愉悦。传统纹样中的花卉图案往往以具象的莲花、牡丹、百合等做造型装饰,花与叶重叠穿插,用复杂的线条描绘出生动的花朵形态,但在现代造型设计中运用会过分强调装饰性,显得繁缛和做作。因此通过提炼、概括等手法稍加处理,保留花卉的基本形态和要素,删减了多余的线条,用变形、夸张、几何化的手法重塑一个抽象的花卉造型(图6)。这个重构的过程源于人们对花卉本身造型的认知,我们不仅仅是将图案简单地分解,更重要的是重构与交织运用,孕育出新的含义[9]。

2.2 传统结构的革新

门拉手除了自身的色彩、材料、造型在室内和建筑整体中起到装饰性作用,也是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点、线、面、体的造型因素修饰整体风格,这几个因素都是在相对条件下存在的,远处是点,近处是面或体[10]。中式门分为隔断门、单开门、双开门、推拉移门等,相对应的门拉手也分为横向、垂直、隐藏等形式,现代中式门拉手根据人手握的长度或舒适度衍生出多种形状,最常见的形态分为点状和线状两大类,其余则是它们的变型或组合型式。传统中式门拉手形态趋向圆滑的线条,大多运用立体感较强的仿生塑造图案,结构复杂,而现代门拉手为了方便地装配与拆卸,更多的考虑了人体工学、加工工艺、材料技术等因素,造型多为简洁大方的几何形态。传统门拉手如果能根据现代的技术条件,并按照易于拆卸安装的原则对传统门拉手的结构进行简化设计,例如结构设计中采用材质多样化的方式,选取塑料,陶瓷,木质,皮质,合金等,还可以将其中的几种混合使用,材质的相互配合产生对比、统一、多样化的效果,常见的是陶瓷与合金搭配的家具门拉手(图7)。

2.3 传统材质的扩展

古代中国门拉手的质地有金、银、铜、铁、木、石、玉等,传统中式门拉手在工艺上追求华丽、繁复,装饰上更是极尽雕磨、镶嵌之事,力求达到“神”的尺度来满足祭祀膜拜的精神需要,而现代中式门拉手对于“人”的尺度要求远远大于古代“神”的尺度,更追求轻便、耐久、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工艺处理方式。在材料与工艺的选择上,传统金属工艺有鎏金、镀金、镂刻、镂空、铸造等[11],这些有许多被现代工艺传承下来,并出现了合金、镀层、仿古表面处理等新型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过去无法实现的工艺效果如今都能实现,例如门拉手设计中金属的镂空花纹效果可以利用空气等离子切割技术实现,焊接和研磨技术也能提高门拉手的塑形效果,铝合金、钛合金等新型材料都可以作为门拉手的原材料和表面处理材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产生各种颜色和仿古效果(图8),为中式门拉手造型设计提供了更多技术上的可能。

2.4 传统工艺的改良

■图6 莲花符号的重构

■图7 陶瓷锌合金材质的柜门拉手

■图8 新材料与技术制成的中式门拉手

■图9 胡雪岩故居门环

■图10 门拉手造型创新设计 

门拉手的造型,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几何造型,都是以材料和工艺的物质技术条件上进行的。中国传统器物的生产以手工制作为主,生产效率低,但手工制作的神韵是机械制造所不能比拟的,某种程度上机械加工出来的产品缺乏应有的审美特征,如雕刻加工、漆饰等。传统中式门拉手在色彩处理方面很有特点,通常保留了材质本身的颜色和质地,表面装饰采用矿物性颜料,上色采用平涂、勾勒、撇丝、晕染等工艺手法,经过时间的洗礼与空气的氧化颜色相对暗沉、偏灰,斑驳的表面却体现了传统陈旧的历史感。例如位于杭州市胡雪岩故居的门环(图9),在表面色彩处理上在考虑民俗、地域、文化寓意等影响因素之后,从历史、美学角度出发,保留了传统工艺并将传统图案加以适当的渐变色肌理表现,体现出了真正具有年代感的传统中式门拉手造型。现代中式门拉手在表面色彩的处理方面许多都采用仿古做旧的手法,试图增加门拉手的年代感,但如果采用现代金属处理工艺加上不合适的色彩,所呈现的往往不是复古,而是不今不古、缺乏内涵的门拉手造型。

3 中式门拉手造型创新设计实践

新中式的室内设计风格在近几年非常受追捧,其特点是从整体布局到家具的摆放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中传统图案起到了丰富造型、柔化界面、强调风格、营造氛围的作用[12]。将传统造型元素运用于现代设计,必须从外形上寻求突破,使其既能传递文化内涵,又能与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才是现代设计产业发展的途径。

辅首中的兽面造型应用中式民居建筑大门上居多,造型设计中根据中式典雅、简洁的特点,对传统辅首的造型进行由繁到简的创新设计。回纹的形状像文字“回”,由古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演化而来,是以一点为中心,方角向外环绕的图案,它在家具的各个装饰部位都有所体现,如柜子的牙板雕花上、椅类的靠背和腿足上等,寓意安定吉祥。宝相花是隋唐时期的传统吉祥纹样之一,一般以佛教的莲花或牡丹为主体,中间有花叶穿插其中,代表富贵纯洁。(图10)设计中莲花、回纹、兽面的文化隐喻与传统中式门环所采用的象征、寓意、比拟等表现手法相符合,通过意向的图案烘托传统文化精神,将花瓣柔美的轮廓与回纹几何纹样硬朗的线条进行结合,营造出中式古朴的气息和典雅的氛围。

设计的过程首先将传统造型符号进行解构重组、化零为整[13],提炼出兽面椒图的抽象造型,其次将抽象的兽面图案与回纹图案进行组合,同时可以表达出椒图兽面的眼、口、鼻等面部主要特征,最后删除莲花纹样中多余的纹饰,将经过删减后的部分重新整合。这种“减法”运用平面镂空造型取代了传统装饰繁琐的立体兽面造型,用门拉手中间鼻子的位置代替了传统辅首衔环中“环”的抓握推拉功能,使其造型单纯化,更加适合现代中式设计风格的需要,最终达到“形简意赅”的效果。

在对传统门拉手造型转化的过程中,材质工艺和色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造型中所表现出的方圆、柔和与平直等形态特征,为了表达材料之间层次感,采用现代门拉手常用的合金材质,加之电镀、蚀刻、喷砂、抛光等金属工艺,选取金属本身暗灰色系,共同营造出门拉手整体的品质与象征意义,传达门拉手所表达的情感[14]。

4 结语

传统门环中所蕴含丰富的寓意与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借鉴,但在借鉴的同时,对传统造型的创新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将传统造型进行解构重组、化零为整,删除造型装饰上多余的部分,使结构与工艺处理简单化。这种将传统复杂造型的“形简意赅”设计理念,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与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更加符合中式门拉手现代设计风格。任何一种风格的造型想要被认同,必须遵循大众的审美理念,不能盲目的照搬一些中式元素,中国消费者在希望与世界流行同步的同时也渴望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希望“中式”一词不能仅仅作为形容词来修饰产品,而是体现出中国特有传统文化精神。

猜你喜欢
门环中式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青瓦与门环诠释传统文化
盛放的寓意
口语提升:和中式英语说再见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门环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敲门的老物件儿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