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学与临床评分的相关分析

2018-07-12 02:36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3期
关键词:波谱磁共振脑梗死

荀 皓

(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 放射科, 上海 ,200431)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指因脑部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脑组织出现局限性坏死或软化的一种情形,患者数量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态势[1]。由于脑梗死与患者年龄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发病人群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而中国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故脑梗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2]。磁共振波谱分析是利用磁共振成像原理以及化学位移计自旋耦合现象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影像学检查技术,可准确揭示出脑部细胞代谢状态[3]。本研究分析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 年龄55~68岁,平均年龄(62.27±1.03)岁; 病程1.5~10 h, 平均病程(5.21±0.19) h; 分期: 超急性期46例,急性期24例; 症状表现: 头晕、头痛33例,恶心、呕吐25例,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12例。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联合编撰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相关诊断标准者; ② 无血液系统疾病后凝血机制障碍者; ③ 脑梗死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① 中重度昏迷者; ②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

1.2 方法

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纤治疗、血液稀释疗法、脑保护剂等治疗[4]。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分别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和临床评分测定。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案如下: 仪器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agnetom Aera 1.5 T核磁共振仪,头部正交线圈,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先进入仪器,首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包括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对比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IAR)、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在借鉴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发现的病灶位置后选取最佳显示层面,避开正常脑组织后对其进行横切位、冠状位扫描以确定病灶感兴趣区[5]。随后利用多点分辨选择波谱(PRESS)技术获取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在此过程中脉冲序列重复时间1 250 ms、回波时间100 ms、频宽2 000 Hz、视野50 mm、平均提取方差值3次,所有病例均绘制出病灶波普变化曲线并对相位和基线予以校正后依据化学位移确定化合物位置。

1.3 观察指标

选取磁共振波谱分析、临床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磁共振波谱分析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乳酸(Lac); 临床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予以测定[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 比较

脑梗死患者治疗后NAA、Cr、Cho、Lac、NAA/Cr、Lac/Cr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 见表1。

表1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

脑梗死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SSS评分、CNS评分、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评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 评分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NHISS评分、SSS评分、CNS评分、MMSE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0.645、0.589、0.577、0.558,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目前全球范围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45岁之后呈现出明显增高态势, 65岁以上人群增加尤为明显, 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的5~8倍,即便是经过对症治疗而存活的脑梗死患者,仍有50%~70%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7]。脑梗死在发病之前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征兆,故在其发病早期予以积极的治疗将大幅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8]。

磁共振波谱分析是当前医学界测定活体内某一特定组织区域内化学成分的唯一无损伤技术,是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波普技术的有机集合体,属于一种新型诊断方法[9]。尤其是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正式认可该技术,并且就其由实验室研究转入临床应用,继而在脑梗死患者生理变化、早期诊断、疗效评估以及预后预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0]。

本研究证实, 70例脑梗死患者在经过急救治疗后NAA、Cr、Cho、Lac、NAA/Cr、Lac/Cr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在临床评分比较中,除NHI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外, SSS评分、CNS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结果可知,本研究中脑梗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以及临床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在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中证实,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NHISS评分、SSS评分、CNS评分、MMSE评分存在显著关联(r=-0.645、0.589、0.577、0.558,P<0.05), 其中与NHISS评分呈负相关,而与其他3项呈正相关。原因在于NAA主要位于神经元2.0 mg/L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医学界公认的神经元标志物,其数值降低意味着神经元的脱失以及功能障碍[11]。Cho位于3.2 mg/L处,与细胞膜磷脂代谢密切相关,并全程参与到了细胞膜构成,数值升高反映出细胞增殖以及膜转运效果增强[12]。Cr位于3.0 mg/L, 为三磷酸腺苷及二磷酸腺苷的缓冲剂,常被用作磁共振波谱相对定量测定时的参照物[13]。Lac位于1.3 mg/L, 正常情况下含量极低,在缺血缺氧时大幅提高[14]。各指标数值的改变既反映出神经功能的变化,又凸显出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的改善,与临床评分之间变动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15]。

综上所述,脑梗死治疗前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临床评分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可作为评估其临床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重要参照依据,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波谱磁共振脑梗死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波谱法在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研究中的应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天然药物化学合并波谱解析教学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