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8-07-12 02:36陈晓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3期
关键词:脑血管硬化年龄

郭 宇, 陈晓燕

(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 400037)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指脑组织局部血氧供应障碍,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局部坏死、软化,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临床全部脑卒中的70%[1]。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典型的病理基础特征,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2]。随着临床对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研究[3-4]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积极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过程,对病情监测、预后评估可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的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志愿者开展对照研究,探讨hs-CRP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梗死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均结合症状体征、颅脑CT/MRI检查结果,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5]确诊,排除颅内出血、免疫凝血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痴呆史等。男53例,女37例; 年龄46~73岁,平均(61.3±5.7)岁; 病程1 h~5 d, 平均(2.7±1.0) d。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脑血管疾病者。其中男58例,女32例; 年龄45~76岁,平均(61.5±5.5)岁。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组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血清hs-CRP测量: 脑梗死患者住院次日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 常规离心提取血清样本。所有样本在2 h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完成检测,检测仪器选用奥林巴斯2700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正常参考值为<3 mg/L。

1.2.1预后相关性分析: 观察组通过住院观察、电话、上门拜访、微信/QQ、来院复查、家属联络等形式随访12个月,统计本组患者预后的终点事件率。终点事件包括复发和死亡(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死亡)。复发: 脑梗死症状持续≥24 h, 或CT/MRI检查明确提示脑梗死征象。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发生将观察组分为预后安全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血hs-CRP表达、NIHSS评分情况。

1.2.3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检测指标和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包括血hs-CRP表达在内的可能影响因素纳入自变量,并采用逐步引入法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血hs-CRP表达是否作为预后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并计算OR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观察组血hs-CRP表达为(5.81±1.32) mg/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5±0.27) mg/L (P<0.05)。截至随访期末, 80例脑梗死患者有2例失访予以剔除,随访总有效率97.50%(78/80), 终点事件发生率23.08%(18/78), 其中15例随访期间出现脑梗死典型症状入院复查, 11例CT确诊, 4例联合MRI确诊; 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急性脑出血, 1例死于非脑血管因素。将3例死亡病例剔除, 75例随访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安全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2组hs-CRP、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Pearson法分析显示2个指标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361,P<0.05), 见表1。

将脑梗死患者随访期内出现终点事件记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症、病变类型、血hs-CRP指标等作为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合并疾病、高脂症、病变类型等因素后,显示血hs-CRP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OR=1.378,P<0.05), 见表2。

表1 预后安全组和预后不良组血hs-CRP、NIHSS评分比较

与预后不良组比较, *P<0.05。

表2 随访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具有高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特点。过去10多年中,脑梗死的致死率明显下降,但1年内出现血管事件、复发死亡的风险仍较高,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不容乐观[6]。因此积极预测脑梗死预后风险,加强二级预防,对降低预后不良事件尤为重要。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敏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炎症反应、组织损伤时,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上调,常作为炎症的敏感预测因子[7]。动脉粥样硬化作是一种周身性的慢性炎症, CRP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沉积,刺激IL-6和内皮素-1的分泌和促进炎性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破裂和血栓形成[8]。hs-CRP相较传统CRP检测,能更加敏感反映机体血清CRP表达和微小变化,检测分析范围由8~200 mg/L精确至0.1 mg/L, 为观察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和病情程度提供了精确信息,但和预后不良事件有无关联尚需进一步论证。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hs-CRP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本研究对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1年随访,主要因为以往报道多针对发病1个月后的预后不良事件,而对远期预后报道不足。本组80例脑梗死患者截至12个月随访期末,共出现18例终点事件。分析显示预后安全组的血hs-CRP表达、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且上述2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文献[9]报道相吻合。王艳[10]研究指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hs-CRP表达异常偏高,提示体内即使在稳定期也存在持续高水平的炎症反应,可能是脑梗死预后复发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作者认为hs-CRP不仅仅是炎症反应的副产物,更是炎症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其含量表达越高,炎性细胞活性和机体炎症反应越强,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有动物研究[11]还表明,血hs-CRP表达越高,可导致缺血区的脑梗死面积范围扩大和加剧神经功能缺损。本研究随访12个月终点事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等对预后复发死亡无显著影响,但血hs-CRP表达可作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和欧阳红玲[12]研究结论相一致。作者认为,脑梗死患者存在持续的高炎症反应,血hs-CRP表达是脑梗死预后的高敏感性预测因子。因此临床中应加强脑梗死血hs-CRP监测,采用针对性二级预防措施,如积极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ACEI类药物,减肥、控制体质量、改善饮食等,对降低血hs-CRP表达、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3]。

总之,加强脑梗死患者血hs-CRP监测,对及时评估机体炎性反应程度和预后不良事件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指导干预治疗和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脑血管硬化年龄
变小的年龄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年龄歧视
算年龄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