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称思维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2018-07-12 08:26卢翔远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解题高中物理应用

摘 要: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借助对称思维能建立一种有效的题目分析机制,从而保证学生更加直观地找出解答题目的关键点,满足培养学生物理素养的教学要求。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了不同对称方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对称思维法;高中物理;解题;应用

作者简介:卢翔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物理教学。(山东 曲阜 273165)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2-0058-02

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借助对称思想解题,就是建立更加有效且简便的方式进行物理推导,从而减少复杂的验算过程。

一、电学试题中应用对称思维法

1. 电路对称。在有关电路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寻找对称点,并且判定相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分析题目。

例题1:图1为相同材料金属棒构成的四面体,若将小件金属棒的实际电阻设定为r,求解从点A到点B之间的电阻。

例题解析:结合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从而更便于寻找对称结构。将图1转化为图2,正是由于C点和D点本身就是对称点,因此,两者形成了等电势关系,为等势点。通过相关知识可以了解到,等势点之间没有电流通过,将两者断开即可,保证等势点得以重合(如图3)。因此,就得出最终的结论,电阻是r/2。

2. 电荷分布对称。在电学考察项目中,电荷问题成了近几年高考中较为常见的考点。

例题2: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体的外部空间会产生电场,其产生的等效电荷主要集中在球心位置,其产生的电场为图4。并且,在半球面AB上是均匀分布的正电荷,总体电荷量为Q,球面半径为R,且CD是通过半球顶部和中心O相连的轴线,若是在轴线上标定点M和点N,则相关距离满足OM=ON=2R,结合已知条件,若是M点的场强为E,求解N的场强。

例题解析:这是较为常见的场强分布判定问题,学生要在仔细阅读题目中已知条件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相关数据。在半球面AB之间分布的是正电荷,其产生的电场设定为K,正电荷处于均匀分布状态,另一侧则为充满负电荷的球面,形成电场的矢量合为E=k■-E'。这就说明带有负电荷的另一侧球面在M位置的实际电场参数和AB电场中N电的大小相等。

通过解析不难发现,在电荷分析和讨论的题目中,对称性较为关键,要结合已有知识和对称一侧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建构有效的对称图形,简化计算过程,有效提出合理的假设和变换问题,一定程度上简化问题的难度。

二、力学中应用对称思维法

1. 运动过程对称问题。在力学应用体系中,对称现象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对运动过程中的时间进行对称分析,能建立两个不同的运动系,从而判定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例题3:若是一个人在距离地面H的高度位置,以初速度?自0同时抛出小球A和小球B,其中,小球A是向上竖直抛出,而小球B则是向下竖直抛出,结合实际运行轨迹可判定,两者的落地时间差为△t,求解初始速度?自0。

例题解析:在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建立两个运动系统。首先是小球A,由于是竖直向上抛出,因此,在其回落到抛出点时,运动状态呈现出对称形式,尤其是速度,那么,小球A向下的速度也是?自0,这就使得小球A在抛出点以下的运动和小球B的运动属于一种运动形式,且落地时间也是相同的。因此,得出最终的结论,△t其实就是小球A向上的运动时间,按照公式计算得出?自0=■。

通过解析不难发现,在对运动学中对称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过程和最终形成的状态予以判定,从而建构有效的运动系。

2. 简谐运动对称。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简谐运动本身就具备对称性,学生在做相关题目时,要在判断运动形式后,应用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

例题4:图5中质量为m1的框架上悬挂了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2和m3,且m2>m3。在初始状态,三者均呈现静止态,然后剪断两个物体之间的连线,拿走质量为m3的物体,在物体m2向上运动后,达到最高点,此时,弹簧会对框架结构产生作用,试问大小为多少?而框架此时对地面产生了多少压力?

例题解析:结合图中的相关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在剪断绳子后,整个系统中m2会做竖直向上的运动,为简谐运动形式,就为整个题目的解答奠定了对称分析的基础。在剪断的瞬间,质量为m2的物体会直接以加速度竖直向上,且加速度要大于重力加速度。在质量为m2的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后,结合简谐运动的对称特性,就能对物体向下加速度大小进行判定,和上升加速度一致,为■。除此之外,在该点还能保证状态和最低点相对称,也就能有效分析并且描述简谐运动的矢量参数,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性,若是弹簧被拉伸,若设弹力为F,就说明m2g-F=m2a'。综上所述,能对最终得出的结论进行判定,F是质量为m2和m3物体重力的差值,弹簧框架的作用力就是质量为m1物体的重力和F的和,也就是F压=(m1+m2-m3)g。

3. 碰撞运动对称。在对运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公式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解读,尤其是碰撞问题,要对碰撞前、碰撞后等运动结构展开系统化分析,才能有效判定相關参数之间的关系。

例题5:图6中沿着水平方向抛出小球,抛出点和地面之间高度差为h,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若是小球和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则能直接落在水平地面位置,落地点和墙壁之间的距离记为2s,求解小球的实际初速度?自0。

例题解析:小球和墙壁出现了弹性碰撞,此时小球会以初速度?自0垂直于墙壁向上运动,形成弹回的趋势和运动轨迹,而在碰撞前后小球得到实际速率均相等。由于平行墙壁的方向较为光滑,导致速率也不会发生变化,另外,碰撞结束后小球的轨迹和没有墙阻挡的小球呈现出对称轨迹,结合小球进行的平抛运动机理,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自0=■■。

总而言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框架体系,引导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从而提高物理解题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耀东.例谈对称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10):41-42.

[2] 王家山.对称法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物理教师,2014,(10):64-66.

[3] 施剑峰.关注物理过程中的“伪对称”[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9):77.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解题高中物理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