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原生态阅读刍议

2018-07-12 08:26何蓓珺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

摘 要:阅读在语文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这其中,进行原生态阅读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阅读,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较高的语文涵养。文章就原生态阅读的定义、策略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阅读;原生态阅读;自由快乐阅读

作者简介:何蓓珺,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教师。(福建 莆田 3511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2-0080-02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而阅读是打开语文这扇大门的钥匙,也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可以說科目学习中某一方面的薄弱,根源都在于阅读能力的缺失,所以阅读的力量和作用不可忽视。

一、何为原生态阅读

1. 有“我”才是原生态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这样形容道:“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笔者认为,课标里的“多元”“独特体验”正告诉我们这样的阅读才是来自学生自己的阅读。

学生个性化的差异造就了阅读的多元化,因此,我们要接纳和包容学生的多元解读,因为这种阅读是不过分强调对错的,而是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所以原生态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主阅读和体验,笔者所强调的有“我”的阅读其实就是学生原创性的阅读。归根结底,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独立个性阅读能力的实践,鼓励学生以自己原初的心智和情感去与陌生文本直接交流融合,大胆思考和发声,这样的阅读才是真实、优质的。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一千个读者各自进行原生态阅读的结果。如教学沈从文的《边城》时,笔者就要求学生进行原生态阅读,所以没有设置问题,也不提供理解思路和赏鉴角度。但从学生阅读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家还是很有感触的,有的说:“这个边城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风景太美了!”有的说:“翠翠的人生就是一场不愿意醒来的梦,不愿意醒来是因为还有期待,梦是因为它不够现实。”有的说:“傩送天宝兄弟俩是真汉子,爱得坦诚!”有的说:“翠翠到底是纯还是傻啊?”有的说:“这几个人物好像没有一个有好结局的。”……从学生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虽然有些问题或解读有失偏颇,但都是他们原生态阅读的所得,都是个性化的品读,这比为他们提供单一的理解来得丰富、营养多了,教师只需多鼓励,多包容,就可以促成阅读的种子在原生态环境下生根发芽。

2.“无为”才是原生态阅读。在原生态阅读中,教师应该多点“无为”。之所以要“无为”,首先是因为一些不可为的因素,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规定的九年阅读量是400万字以上,高中阶段的阅读要求每年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是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解决的,而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己来达成。其次,只有教师“无为”,学生才能“有我”。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进行过多地讲解,就会剥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参与,使之失去自我的解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剥夺学生读者的自我参与,使之失去自我的解读,不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原生态阅读策略

1. 习惯成自然。原生态阅读其实是不讲技巧的,也没有任何限制,又是极其个性化的,所以无论以什么方式进行阅读都是可行的。此外,原生态阅读还倡导培养阅读的习惯,这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实践证明,从长远来看,阅读习惯的有效养成,对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利的,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导致学生只追求标准程式的答案,而缺少有思维沉淀的真实表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是模板化的,缺少思维和精神的熏陶、感染,又如何能生成个性化和独立性呢?

2. 读整本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笔者也认为,要想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读整本书是主要的方法。

但在实践中,网络上海量又极具个性化的小短文对学生来说往往更具吸引力,不仅如此,平日里紧张的学习和烦琐的考试,也实实在在地挤掉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导致他们对阅读整本书显得力不从心。事实上,虽然网络信息确实丰富,但它往往也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而不具有时代积淀下深厚文化内容的个性,因而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如果单纯通过网络渠道阅读小短文,就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3. 读原著。在阅读过程中,还有些人图快和简,而选择原著的删减版或影视替代品,这就难以汲取原著的精华,也不利于自身文化素养的积淀。著名学者曹鹏程针对功利性、目的性强的读书风气,也提出了“读书为何不能快乐些?”的质疑,认为人们读删减版的文学名著是被“多看有用的书,少读没用的书”这样的理念灌输的结果。但在学业负担日见沉重的今天,学生往往很难快乐地阅读:阅读的时间被挤占,对书籍的选择也受到限制,这就不利于其阅读兴趣的有效养成。和改编版相比,原著则显得比较“无用”,改编版因其精简的事件脉络、具体的人物形象概括和主题提示显得“有用”多了。可是大家有没想过,这样的“有用”阅读是节省了时间,但同时也把思考省略了,这样的阅读如何能“有用”呢,更如何谈得上是快乐呢?

4. 读经典。经典阅读堪称基础阅读,它的经典性是永不过时的。周国平说:“如果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阅读经典,从来都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所以周国平说“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不摆架子、不刻意求解,其实这就是文学的一个浸染过程,它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经典是经过时间积淀的精品,无论何时读来都是一种饱满的精神食粮的享受,因此,在凝视经典文学的过程中,它会磨砺我们的穿透力,也会促使我们提升情感的深度。但这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这是对心智的一种检验,只有那些长期、深入地沉浸在阅读中的人,才能积淀起自身的文学素养,并使自身的文学功底外显于所写的文章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恰当有效地采用原生态阅读方式,能发挥熏陶学生心灵、启迪学生品质、提升学生涵养的作用,促使他们在自由地阅读中实现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庹莉娅.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建议[J].南北桥,2016,(11).

[2] 温玉.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J].课外阅读(中旬),2011,(7).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
行走在语文阅读“教”与“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